最近几年,安徽省粮食烘干机发展迅速,有效降低了因气候潮湿、连阴雨等引起的粮食霉变和变质损失,改变了长期以来粮食干燥单纯依靠自然光晒干的方法。谷物干燥是一个复杂的传热传质过程,会引起谷物本身的生物化学品质变化。机械化烘干法通过控制温度、湿度等技术措施,即能去除谷物多余水分,达到安全贮藏要求,又能确保谷物在干燥过程中不受污染,对提高粮食品质、解决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2016年安徽省共补贴3002台粮食烘干机,相比2015年补贴数908台,增幅高达231%,呈爆发式发展趋势。
一、发展机遇
(一)市场方面。
2016年的收获季节,安徽省再现了2015年的持续连阴雨天气,小麦因晾晒不及时,出现霉变、发芽等现象。那些品质差、含水率高的小麦价低、难卖;而及时烘干的小麦因其品质高、含水率低(达贮存要求),可卖高价(高出未经烘干的0.3元/斤左右)。农民朋友尤其是种粮大户从耕种收一路走来,眼看着一季的努力竟毁于晾晒难,急于寻找出路,机械化烘干设备已成为首选产品。
(二)生产方面。
目前,在安徽省鉴定的粮食烘干机型式主要有批式循环和连续式两大类,其中批式循环的批次处理量谱系宽,主要有5t、10t、12t、15t、20t、25t、30t、35t、50t、60t、75t和100t,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同时,取得安徽省推广鉴定证书且在有效期内的粮食烘干机产品数量分别为:2013年13个、2014年23个、2015年46个和2016年71个。四年间,粮食烘干机鉴定产品数几乎在成倍递增,体现了生产企业看好粮食烘干机的发展前景,已加大对其投入力度。
(三)政策方面。
1.补贴对象。安徽省由原来的“安徽省行政区域内只有农牧渔民、农场(林场)职工、直接从事农机作业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有资格申请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其他任何个人、企业和组织均不能申请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调整到现行的“安徽省行政区域内农机购置补贴对象为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个人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其中,个人包括农牧渔民、农场(林场)职工以及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其他居民;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包括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以及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业企业等。”补贴对象的调整必将极大调动粮食烘干机主要使用人群的购买欲望。
2.发展规划。《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明确要求加快农业机械化,推进主要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粮食烘干机是实现小麦、水稻和玉米等作物全程机械化产后的一个关键机械,是实现“十三五”农业机械化主要指标的重要农机装备之一,2015年粮食烘干机保有量6.9万台,预计到2020年保有量达10万台。
3.政府重视。购机补贴实施的十几年,各级政府已深刻体会到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和物质技术基础。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天公不作美虽造成粮食损失,但也激发各级政府寻找为民办实事的力度、方法和措施。各地通过对粮食烘干机实行敞开补贴、加大烘干机厂房和库房用地的支持力度来解决“初期投入高、成本回收慢、库房占地多”等难题,促进烘干环节的服务变成现代化的产业。
二、安徽市场
(一)鉴定方面
安徽省是农业机械的使用强省,而非生产强省,但粮食烘干机在安徽省起步较早、发展势头一直不错,是除茶叶加工机械外的另一发展亮点。现阶段,安徽省粮食烘干机产品鉴定信息如下表:
表1:安徽省粮食烘干机产品鉴定信息表

1.生产主机型。在粮食烘干机的153个有效推广鉴定证书中,连续式的机型仅鉴定7个产品,表明批式循环粮食烘干机在安徽省占有绝对优势。
2.主批处理量。超过10个的鉴定产品,其批处理量分别是10t、12t、15t、20t和30t,尤以批处理量15t和30t的最多,两者数量之和已超过半数,显然是安徽省农机生产企业的首选机型。
3.进军烘干行业。2013年-2016年,共计49个生产企业在安徽省办理推广鉴定业务,比起2013年的生产企业新增近3倍,说明粮食烘干机已成为安徽省农机生产企业的投资方向。
(二)补贴方面
自购机补贴实施以来,粮食烘干机一直是安徽省的补贴品目,发展平稳。在促敞开、扩大补贴对象范围和主要作物全程机械化发展趋势的影响下,2016年粮食烘干机已成为安徽省自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后的补贴新宠,其补贴信息见下表:
表2:安徽省粮食烘干机补贴信息表

1.购买主机型。在补贴的3910台粮食烘干机中,连续式仅占2.9%。批式循环又以10t≤批处理量<20t为主导机型。
2.购买主型号。在安徽省粮食烘干机各补贴分档中,10t以下的批式循环粮食烘干机已无人购买。安徽省用户主要购买批式循环中的15t、20t和30t,且均占各分档补贴数的90%以上。
3.有潜力机型。连续式粮食烘干机自2014年起就有产品在安徽省获得推广鉴定证书,但2015年无人享受补贴,2016年才有了破冰之旅并超过百台,预示着其必将蓄势待发。
(三)形成原因
1.投入成本。2016年安徽省批式循环粮食烘干机15t机型的价位集中在9万元左右,补贴额为29340元;不同厂家生产的30t机型价位差别大,其价格在20-30万大幅波动,而补贴额均为60000元。由此可见,购买15t批式循环粮食烘干机的用户只需投入5-6万元,低投入成本,使其成为农民首选。
2.建设用地。烘干设备到位后,需有烘干厂房和贮存粮库,其中1/5土地用于厂房建设,其余部分用于粮食的贮存和中转等。在“占用耕地无法获得审批,占用工业用地成本过高”的现状下,烘干项目建设用地必然是占地成本比重大、使用土地批复难。选择哪个批处理量的机型,在考虑厂房用地时,用于粮食贮存和中转等用途的大面积土地很难获得,将极大制约大吨位机型的发展。
3.日消化量。目前,安徽省种粮大户承包土地多在1000亩以下,在解决自家谷物晾晒问题后,其烘干服务范围多限于周边村庄。为实现每批次足量烘干以及减少粮食周转带来的用地紧张,15t机型在每日烘干量、需用地面积和合理经济收入方面达到最佳,同时厂家还可以按一拖三或一拖四方法加大15t机型的日烘干能力。
三、现状及趋势
1.批式循环粮食烘干机的15t机型在安徽省一家独大,就已鉴定的46个产品来看,产品同质化严重,厂家所宣传的质量优势多体现在:厚板材、大型材、进口轴承、国内外知名厂家的配套电器和及时的售后服务等,各厂家生产的粮食烘干机在单位耗热量和物料品质等性能方面均无明显区别。若生产企业不对15t机型在性能上加以改进,提高可靠性,而是扎堆上马,靠价格战去争取市场,难免鱼目混珠,终会在15t这个最大的市场上被清理出局。
2.批式循环粮食烘干机的30t机型在安徽省已鉴定38个,是市场满足用户差异性需求的必然结果。随着安徽省土地扭转的加强和政府对烘干用地难的重视,30t机型有着更大的潜在市场。
3.超过30t的批式循环粮食烘干机在安徽省已鉴定12个,体现了生产企业的产品储备意识,一旦机械化烘干服务发展成现代化产业,大型批式循环粮食烘干机的生产企业必将占领先机。另外连续式粮食烘干机鉴定数已达7个,其2016年的115台补贴数足可证明烘干机正在向大吨位方向延伸。
4.当烘干用地不再是问题,机械化烘干将会成为新的服务产业,“智能化和互联网+” 的粮食烘干机会营造出舒适环保安全的工作环境,是新型职业农民的首选。智能化烘干加强和改进对进(出)料、开(停)机、谷物温湿度、故障排除等方面的监控方式,同时热泵烘干取代传统热源,利用互联网+技术远程控制,使生产地远离控制中心,实现“一机在手,干粮出仓”的异地实时监控,完成现代农业的华丽转身。
作者:秦军卫 肖美华 单位:安徽省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站
来源:农机质量与监督 2017年第3期 欢迎订阅,010-59199099马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