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环球粮机网  >  粮机资讯 >

市场扭曲严重 粮食产业链不堪重负

来源:环球粮机网发布时间:2015-09-29 21:40:05

当下,我国粮食生产、粮食市场有一些让人看不懂的地方:一方面是粮食进口激增,一方面是库存积压、卖粮难再度来袭;一方面是“谁来种粮”的忧虑,一方面是“十一连增”的骄人成绩;一方面是资源环境压力日增,一方面是简单追求产量的冲动不减……或许有人说,粮食多了总是好事。然而这只是看到了事情的表面。粮食多的背后,市场是不是正常?粮食结构有没有问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如何保护?粮食生产是不是可持续?这些都是需要认真研究、深入思考的问题。半月谈记者近期深入多个粮食大省采访,发现保障粮食安全正面临新的形势和考验,相关战略和政策措施都到了调整的关口。

  粮食卖不动,粮农欲哭无泪 ——来自粮食大省河南的一线调查

  今年,河南夏粮总产突破700亿斤,连续13年增产。然而对粮农来说,丰收的喜悦并没有维持多久,因为积压在手的粮食成了烫手山芋。

  连日来半月谈记者走访河南多个县区,发现卖粮难正在局地抬头。持续卖粮难还通过粮食链、资金链、土地链的传导,引发连锁不良反应:粮食经纪人大量购粮后滞销;种粮大户艰难维持,无钱投入再生产;农资经销商赊销严重,经营困难……

  “现在急得都想咬人”

  最近,方城县券桥镇的街道两旁停满了卖粮的大货车。这些车时间最短的已经在路边停放了四五天,最长的已经停放了十几天。司机们反映,券桥有一家中储粮委托的粮食收购点,但每天只收一两车小麦。如此一来,他们就只能长久地在粮库外边和道路两边排队等待。

  等待中,司机们在粮库门外的树林里搭起了吊床,貌似悠闲地上网、休息……与中储粮略显“矜持”的收购相比,紧邻粮库的一家私人收购点却在敞开收购小麦。尽管价格只有每斤0.95元,比保护价低了2毛多,还是有农民前来卖粮。“不卖粮食没钱花。”一名卖粮农民说。

  舍不得低价卖的就只有压在手里。在豫南一位粮食经纪人李俊平(化名)家里,记者看到成堆的麦子裸露着,像起伏的小山一样从屋里一直蔓延到院外。磅秤、蛇皮袋、架子车散乱地放置其间。不时有鸽子从房顶飞落下来啄食。空气中散发着一种鸽子粪与粮食霉变混合的臭味……

  今年新麦收获后,李俊平开秤从农民手中收购了40万斤。“前后持续收了10天,堆在家里竟然两个多月没‘走掉’。从事粮食经销生意十多年,这种情况还是头回遇到。”

  同样遭遇卖粮难的,还有另一地的经纪人刘保臣。因为未能及时兑付粮款、不堪要账农民的辱骂,刘保臣71岁的父亲刘长志不久前上吊自杀。

  刘保臣介绍,自己和几个合伙人前后共收了240多万斤小麦。在花光了100多万元的民间私贷后,仍余100多万元的粮款未能兑付。不断有农民前来讨要,最多的时候一天来了将近50人。

  “要钱的人一着急就说脏话,我父亲一把年纪哪受过这气,想不开就上吊自杀了。”刘保臣说,“根据往年的经验,国家保护价1.18元,我们收购价1.1元,除去运费和人工,每斤能挣2分钱。谁想到能出现这样的情况,现在急得都想咬人。”

  统计显示,截至8月20日,河南省累计收购小麦340.4亿斤,比上年同期减少61.2亿斤,其中无论是政府托市收购还是市场主体收购量,都比上年同期明显减少。

  “拴在同一根绳上的蚂蚱”

  随着时间推移,卖粮难的影响正逐渐向深层次传导:由于经纪人收购的小麦难以脱手,致使包括种粮大户在内的售粮农民遭遇“打白条”,后者因此无法兑付农资商户的赊销款。大家成了“拴在同一根绳上的蚂蚱”,日子都不好过。

  在唐河县源谭镇,农资经销商秦长春拿出厚厚一沓账单。粗略数了一下,足有30多张。只见上面一笔笔记着农民赊销农资的信息,少则三五百元,多的达到数万元。

  “大致算了一下,截至目前外面的农资欠款还有200多万元,多数都是去年种麦时赊欠的,现在玉米眼看都要收获了,有的连着两季的钱都没给一分呢。”秦长春说。

  同为唐河的农资经销商,史一航告诉记者,受持续卖粮难影响,面对大量农资赊销,不久前迫不得已采取以粮抵债形式回收欠款。“有3个种粮大户,欠款一共达到20多万元,实在没办法只好用10来万斤小麦冲抵了部分债务。要不时间太长,数目太大,我们也吃不消。”

  记者注意到,与普通农民不同,对种粮大户而言,卖粮款相当于其用于农业生产的周转资金,成堆粮食无法变现,产生了“卡脖子效应”。

  息县项店镇种粮大户董海军说,每年都是收完庄稼后给农资钱,现在因为小麦卖不出去,农资欠款达20多万元。“种粮的周转资金,包括购买农资、耕种费用、农民地租等,主要是靠卖粮款,如果粮食卖不出去,后续周转将难以为继。”

  另一县的种粮大户杨秀丽(化名)更是感觉“每天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据她介绍,去年受灾加上眼下的卖粮难,至今已经负债400多万元,除了农资赊销款,还有200万元的民间借贷。

  “以前是卖了这季的粮食,赶紧还上季的农资款,同时兑付下季土地转包费。现在粮食压在手里,链条不动了,只能到处借债。”杨秀丽说。

  “赔钱太多就难免跑路了”

  除了在粮食链、资金链上引发的连锁反应外,卖粮难还对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带来消极影响,局地甚至隐现退租苗头。

  豫南的一位农资经销商王春友表示,不少种粮大户目前都是艰难维持、亏本运营,如果卖粮难持续得不到缓解,下一步还可能迎来一波破产、倒闭潮。“土地流转租金高、投入大,基础设施差的地方旱涝不保丰收。辛辛苦苦打了粮食再卖不出去,赔钱太多就难免跑路了。”

  事实上,记者在实地调查中已经发现了一些种粮大户跑路现象。即使苦苦支撑的,也都表示秋收结束后将缩减包地规模,甚至完全退出。

  在南阳市卧龙区,一名杨姓粮食经纪人介绍,此前有个郑州人在当地流转了2000亩地,今年小麦收获后遭遇卖难,全部低价卖给自己后跑路了。

  31岁的信阳市平桥区种粮大户刘勇告诉记者,自己从2009年开始包地,最多时达到6300多亩,前期经营不善负债200多万元,去年已被迫将面积缩减至5200多亩。

  “目前除农资赊销外,光农民的土地租金就欠了100多万元,外面还借了月息3分的高利贷60多万元。一直想着能翻身,谁知又遇到卖粮难。”刘勇说,“今年秋季结束,准备把地全退了,合同没到期很可能会和农民产生纠纷,但也顾不上这些了。”

  息县种粮大户柳学友表示,小麦滞销局面多年未遇,希望能引起各方重视。“及时出台措施打开‘死结’,让这些链条转动起来。对于种粮大户来说,往往是一年亏损还三年。如果看不到前景,就很容易撂挑子。”

  中国粮食太多了吗?

  粮食卖不动是什么原因?是我国粮食太多了吗?如果粮食太多,我国粮食进口量为何屡创新高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累计进口包括小麦、玉米、大麦在内的谷物及谷物粉1629万吨,同比增长超过60%。问题出在哪里?

  价格倒挂,进口激增

  黑龙江省农垦建三江管理局前进农场种粮大户齐挺军从事水稻种植20多年了,今年他种了600多亩水稻。齐挺军告诉记者,2004年以前由于没有托市收购政策,粮价大起大落,种粮收益得不到保障。2004年之后,国家实行水稻最低收购价政策,并逐年提高价格,他的种粮收益也越来越好。

  “根本不用担心稻谷卖不出去,有最低收购价托底,我们就把粮食卖给当地的中储粮。”齐挺军说。

  齐挺军的选择也是许多农民的选择。近10年来,最低保护价和临时收储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而与此同时,国内粮价也持续多年上涨。当前,我国粮食市场出现了国内外粮价倒挂、主产区与主销区粮价倒挂、成品粮与原粮价格倒挂等多重倒挂现象。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我国一直提高粮食的收购价格,是因为种地成本提高了。例如,原来农民自己种自己的地,不存在土地租金这个成本,现在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就有了租金成本。记者了解到,今年在黑龙江、山东等地均出现土地流转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多地增长幅度超过20%。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叶兴庆表示,从我国发展阶段、自然禀赋来看,粮食价格倒挂是必然趋势。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到了现在发展阶段,劳动力成本、农产品成本大幅上升。“但两个特殊因素造成时间点提前到来,一个是我们自己年年提高收购价格,另外就是近几年国际市场粮价下降,促使粮食价格倒挂提前到来。”

  专家表示,国内外价格倒挂导致粮食进口激增、国内区域间粮价倒挂导致主销区到主产区收粮积极性下降。这些都是当前卖粮难的重要原因。

  粮库顺价销售遇阻

  多年来,湖南稻谷总产排名稳居全国第一,但大米加工产能和年实际加工量均只居全国五六名,规模以上粮油加工业产值甚至只排名全国15位左右。

  究其原因,主要是从事稻谷加工的企业普遍感觉“不赚钱”。常德市桃源县新合作富硒水稻合作社理事长刘兴海介绍,合作社的加工企业加工100斤稻谷利润只有两块钱,还不算机器折旧和缴纳的税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程国强表示,由于我国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政策,稻谷价格逐年提高,而大米价格基本保持稳定,由此带来“稻强米弱”的局面,使加工企业不愿意从粮库购粮进行生产,这也加剧了粮食的积压。

  据了解,我国粮食收储企业一般对库存粮食采取顺价销售,即以收储价为基础,加上合理费用和一定利润进行销售。在目前收储价明显偏离市场的情况下,加工企业显然没有动力购买。

  益阳市粮食局副局长徐铁辉告诉记者,2014年益阳市共收购托市粮28.5万吨,由于拍卖进度不理想,到目前为止,加上2013年度的托市粮,全市仓库里共有10万吨左右陈粮不能及时出仓。

  不仅稻谷,小麦、玉米也是如此。安徽粮食批发交易市场数据显示,今年6月该省第一轮临储玉米拍卖结束,玉米拍卖投放量23398吨,实际成交3000吨,成交率仅为12.82%。

  “在利润的驱动下,许多贸易商、粮食加工企业更愿意采购国外低价粮,相应减少对国内粮食的采购,带来的后果是粮食从地里收上来,不能进入加工环节,只好存在粮库里,越积越多。”北大荒(600598)米业集团御绿制米有限公司经理刘艳秋说。

  粮食是不是多了

  专家认为,现在部分产粮大省出现新一轮卖粮难,既有进口激增的因素、顺价销售销不出去的因素,也有我国粮食连连增产的因素。

  程国强说,这些年我国粮食增产最主要是玉米增产。“近10年,玉米产量年均增长5.2%,10年累计增长65%。10年前我国玉米年产1.3亿吨,现在2.15亿吨。10年前玉米产量没有稻谷多,现在则超过水稻成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

  与此相对应,我国玉米播种面积逐年增长,10年累计增加45%。同期小麦播种面积增加12%,水稻增加7%,其他杂粮作物,如国内市场需要的杂豆、荞麦等小品种,播种面积则减少了25%,加之大豆面积大幅减少,腾出来的土地大都种了玉米。

  玉米面积和产量的大幅增长是不断的政策性提价的结果。“现在如果把东北的玉米拉到广州口岸,跟国外的玉米拉到广州口岸相比,差价在每吨七八百块钱,要是没有关税配额的管理,国外玉米将在顷刻间淹没国内市场。”程国强说。

  据了解,我国对玉米、小麦、大米等主粮进口实行配额管理,但其他不少小的粮食品种并没有进口限制。正因为如此,在国内玉米价格畸高的情况下,国际替代粮进口迅速增加。如去年高粱和饲料大麦的进口量都超过了500万吨,前者增长3倍,后者也翻了一番。

  而与此同时,我国玉米库存一亿数千万吨,相当于前几年一年的产量。程国强说,我们不需要所有粮食都靠自己生产,一是资源环境承载不了,二是从粮食安全的角度看,也没有必要。

  黑龙江齐齐哈尔市的一家粮食收储企业 粮食支持政策面临困局

  我国自2004年开始实施最低收购价政策,其后又启动临时收储政策。这些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是我国粮食连连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保障。然而随着国内种粮成本快速上涨,政策性收购价节节攀升,粮价越来越偏离市场,一系列问题开始浮现。

  粮食库存告警,秋粮收储“压力山大”

  必要的库存是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但如今库存粮食销售不畅,各地库存普遍爆满,新粮下来往哪里放,成了一个棘手的难题。

  记者从黑龙江省粮食部门获悉,2014~2015年粮食收购年度,该省粮食收购量和政策性粮食收购量再创历史新高,库存大幅增加,全省库存爆满,安全储粮形势严峻。

  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齐齐哈尔直属库,14万吨的仓容已经没有一点空余。为了多装粮食,库内还建起了多个露天储粮的钢结构“千吨囤”和房式仓。记者了解到,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的64个库点早已“粮满仓”,很多直属库的仓容甚至前几年就饱和了。

  不仅中储粮的直属库,黑龙江省的427户地方国有粮库也满仓。在黑龙江省海伦市胜利粮库有限公司的院内,砖混仓、房式仓、“千吨囤”等各式储粮设施都有,4万多吨的存粮创下了这个粮库的库存新高。

  一些粮食系统干部介绍,当前安全储粮任务很重,“千吨囤”短期储粮还行,长期储存由于上层隔热条件不行,粮食品质可能会出现变化。露天储粮还容易出现火灾,中储粮林甸直属库大火、海林直属库火灾都是发生在露天储粮设施。

  另一个粮食大省吉林情况同样如此。

  “估计今年吉林玉米产量至少3000万吨,而我们和地方国有粮食企业目前已经没有空余仓容,加上租库收购人员有限、委托收购风险隐患多,大量积压的粮食将可能出现管不了、管不好的问题。”中储粮吉林分公司购销计划处处长宋海河说。

  宋海河告诉记者,目前中储粮吉林分公司有2430万吨粮食露天储存,露天货位多达4万余个,特别是有的库点利用非标准仓储粮,缺少机械通风、电子检温等功能,极易出现粮堆发热、结露、生虫、生霉甚至坏粮情况,还有的企业消防、防雷设施不符合要求,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市场扭曲严重,粮食产业链不堪重负

  正是夜里11点多的时候,车间里灯火通明,机器隆隆,一袋袋面粉从流水线上源源不断地下来;到了白天,偌大的厂房却空旷安静,只有不多的装卸工在忙着搬运货物——这是记者前不久在河南永城市天顺祥面粉有限公司见到的奇怪一幕。

  该公司副总经理赵凤梅介绍,自今年6月实行阶梯电价以后,早上8点到10点、晚上10点到12点电价6毛多,夜里12点到早8点是3毛多,其余时间是1块多。“不同时段电价差别很大,为了节省开支,面粉生产只能选择白天休息、夜间生产的模式。”

  作为河南省传统产粮大县,永城面粉加工企业集中。2005年10月,还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面粉城”称号,目前面粉年产能达到150万吨。然而记者采访发现,在连年托市收购助推形成的“麦强粉弱”格局下,当地面粉行业正进入“历史上最困难的时期”。

  金源面粉集团总经理孟涛告诉记者,启动托市收购政策以来,小麦价格从2006年的每斤0.68元涨至现在的1.18元,几乎翻了一番。与此同时,50斤包装的面粉价格从50元仅仅上涨到70元。一边是只涨不跌的原粮价格,一边是起伏不定、行情走弱的成品市场,夹缝中喘息的面粉加工业早已进入“刀片利润”时代。

  “即使好点的企业,利润率也只在1%至3%之间,而且这点利润全部来自副产品——用于做饲料的麸皮,面粉生产只够保本。”孟涛说,“随着饲料加工用大麦和高粱替代麸皮,今年以来麸皮价格也从每斤1.1元一路下跌到了5毛多,面粉行业的日子更加难过了。”

  面粉行业如此,大米、玉米加工业同样如此。随着托市收购价的提升,我国玉米、小麦、稻谷等粮食价格普遍比国际市场贵40%到50%,业内人士指出,这个政策虽然稳住了农民种粮积极性这一头,但对整个粮食行业和市场生态带来越来越大的负面影响。

  记者在吉林省的松原市、榆树市、四平市等地了解到,当地一些玉米深加工企业“亏损但生产着”,由于停工将面临设备老化、市场丢失等问题,部分实力较强的企业“咬牙”生产,在停产、半停产边缘徘徊。

  嘉吉生化有限公司总经理肖非说:“2014年企业亏损2800万美元,原料成本高失去竞争优势。省内很多加工企业都已停产。”嘉吉生化和中粮生化(000930)是两家坚持生产的企业,但吉林省粮食局调控处处长王涛告诉记者,位于榆树市的中粮生化也已准备停产,因为每月近千万元的损失已经无法承受。

  两个“天花板”与两道“紧箍咒”

  如果说上述两方面具体而微地体现了现行粮食支持政策存在的问题,那么从宏观上看,现行政策也到了不得不调整的时候。

  首先是两个“天花板”。一个是价格“天花板”,一个是补贴“天花板”。前一个“天花板”前文已经提到,是指我国主要粮食价格已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继续提价遭遇“天花板”。后一个“天花板”是指根据世贸组织规则,继续提高补贴可能将受到限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程国强表示,现行的粮食支持政策属于“黄箱”政策,按照WTO的规定,“黄箱”政策的微量补贴额不能超过该粮食品种产值的8.5%。对照这一标准,我国一些粮食品种继续提高补贴空间已经十分有限了。

  而在这两个“天花板”的下面,“地板”却越抬越高。所谓“地板”,即粮食生产成本。据统计,从2003年到2013年,我国玉米、稻谷的生产成本都提高了一倍以上,小麦提高了84%。“天花板”与“地板”之间的空间越来越小,粮食支持政策升级迫在眉睫。

  再说两道“紧箍咒”。这是指环境和资源两个方面对粮食生产的约束越来越紧。程国强说,以我国的土地资源,农产品自给率只能到80%,而如今满足了国内90%的谷物、油料等农产品需求,这是在农业资源超负荷运行、环境代价高昂的条件下实现的。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部分湿地和草地资源被开发成耕地。其结果,湿地、草原资源被逐步吞噬,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二是地下水资源被过度开采。粮食生产是高耗水产业,过度追求粮食产量使一些缺水地区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如华北等地灌溉机井甚至已经打到了几百米深。

  三是农业面源污染加重。为确保粮食增产,我国化肥农药施用量快速增长。目前,我国以占世界10%的耕地施用了世界35%以上的化肥,单位面积的化肥施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9倍,欧盟的3.3倍,美国的4.5倍,由此带来很大污染,也导致耕地瘠薄化。

  程国强说,现行的粮食支持政策侧重于鼓励粮食产量的增加,对粮食品质、资源环境等关注不够,粮食生产可持续性受到考验。“粮食政策不仅要考虑当下的产量,还要考虑5年后、10年后,以及子孙后代的粮食安全。”(半月谈记者 张兴军 王建 齐海山)

  新形势下的粮食安全策略

  我国粮食安全正面临新的形势和考验:卖粮难再现、进口激增、库存爆满、资源环境紧张、“天花板”压顶……中央也着手开始应对,制定新的粮食安全战略、启动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等,加快了粮食政策和粮食战略调整的步伐。

  升级粮食支持政策

  前文已述,现行粮食支持政策正陷入困境,改革势在必行。但这一改革不是要削弱或者取消支持,而是要升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程国强表示,对农业实行支持与保护,是目前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

  “农业具有弱质性、公共性、外部性等特点,与非农部门相比,农业总是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而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又确保了国家粮食安全,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提供基础支撑,同时农业还具有多种功能,如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和环境、发挥就业缓冲作用等。”程国强说,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国家都会对农业进行支持和保护的原因。

  数据显示,经合组织国家农业补贴平均水平为21.7%,远高于我国的9.1%。与韩国52.1%、日本47.3%的补贴水平相比,我国相差更远。这说明我国对粮食等农产品的补贴力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当然,补贴的方式需要改革。

  改革的取向,是减少价格支持政策对农产品市场的扭曲影响,切实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去年,我国从部分地区的大豆和棉花入手,推进目标价格改革试点,这是一个尝试。目前来看,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操作复杂、落实成本高等难题。

  程国强说,现在应该在目标价格试点的基础上,推行“升级版”的支持政策。该“升级版”政策不再以一定价格为补贴的触发标准,也不再针对特定产品,而是只要种植粮食作物,不管什么品种,种植者均可按实际面积获得补贴。粮食价格则只要不出现大的波动就让它随行就市。

  这样的政策会减少对市场的干预,相对于目标价格制度,其优点是简便易行,也有利于粮食品种根据市场需求和价格信号进行调整,同时可以规避世贸规则对特定农产品8.5%的补贴限制。

  “WTO将农产品‘黄箱补贴’分为特定产品补贴和非特定产品补贴,分别进行约束。一般而言,特定产品补贴的微量允许由于是该产品产值的8.5%,补贴空间相对较小,容易被突破;非特定产品补贴的微量允许是整个农业总产值的8.5%,补贴空间较大。”程国强说。

  当然,长远来看,我国粮食支持政策还须从“黄箱补贴”向“绿箱补贴”过渡。所谓“绿箱补贴”,主要包括对农业科技、水利、环保、保险等方面的补贴,它不会对产出结构和农产品市场发生直接显着的扭曲作用,因此为世贸规则所允许。

  立足国内保重点

  2013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1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确立了我国新的粮食安全战略,即“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专家表示,这句话大家可能已经不陌生,但对它的理解还须进一步深化。

  首先,新战略强调了要依靠自己保口粮,集中国内资源保重点,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在此基础上,允许“适度进口”。“‘适度进口’首次被明确为我国粮食安全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叶兴庆说。

  其次,新战略在重视粮食数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品质和质量安全;在保障当期供给的同时,更加注重农业可持续发展。

  专家表示,把这几个方面结合起来,能更好地理解“立足国内保重点”的具体所指。

  一是重点保口粮和谷物,尤其是口粮。口粮包括小麦和大米,这两个品种是一点都不能含糊的。至于玉米,农业部近期选择山西、内蒙古等10个省区开展“粮改饲”试点,这里的“粮”就是指玉米,可见玉米种植结构的调整已经启动。

  二是重点保产能。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最近明确表示,推动粮食生产由注重年度产量向稳定提升粮食产能转变,实现“产量稳定”“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藏粮于地’就是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有计划分片推进中低产田改造,优先在东北、黄淮海和长江中下游等水稻、小麦主产区,建成一批优质高效的粮食生产基地;‘藏粮于技’就是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水平的内涵式发展道路。”韩长赋说。

  三是重点保障可持续。程国强表示,我们对粮食安全的认识应该提升,并不是粮食产量越高越好,如果为了追求短期产量而损害长期的可持续性,这也是与新的粮食安全战略相悖的。如今,我国正在逐步推行污染土壤修复,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土地轮作休耕等措施,就是为了可持续的粮食安全。

  实施全球农业战略

  既要保障粮食等农产品供给,又要保护农业资源环境,这要求我们必须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这绝不仅仅是从国外多进口点粮食那么简单。”程国强说,其实质是要实施全球农业战略,构建符合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需要的,持续、稳定、安全的全球农产品供应网络。

  程国强认为,全球农业战略包含5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持续稳定、可预见的直接贸易战略。我国应与有关供应国、跨国企业等建立持续稳定、可预见的战略贸易伙伴关系,保障油脂油料、棉花、食糖、肉制品、乳制品等国内供需缺口较大、需求持续增长的农产品的持续稳定进口。

  二是农产品进口多元化战略。即加快布局境外农业投资与合作,支持有关农业资源丰富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促进增加全球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为中国全面实施多渠道、多区域、多品种的多元化进口奠定基础。

  三是境外农业投资战略。这要求大力培育境外农业投资主体,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各类企业到境外进行农业投资,逐步建立全球农产品进口供应网络和全球农业资源供应链。

  四是新型农业国际合作战略。对发展中国家,重点支持其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粮食自给能力,由此增加全球粮食市场供应、改善全球粮食安全形势;对发达国家、农业大国,则重在与之合作推动完善全球农业治理机制,制定全球农产品贸易规则等。

  五是创建全球大宗农产品交易中心。作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我国目前仍然缺少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应尽早谋划建立全球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使我国在国际大宗农产品的定价上赢得更多话语权。

  程国强说,我国发展到现阶段,粮食安全战略必须要有全球视野、世界布局,我国也有了实施这种战略的能力。“只要在上述几个方面持续取得成果,国外农产品供应是可以有保障的。即使出现无法预料的极端情况,国内至少还有大米、面粉可吃,还有潜在产能可以调动。”  
更多粮食机械相关信息,还请您继续关注我们的官方网站,环球粮机网 http://www.worldlj.com/

分享到:0

010-58594039

扫一扫,粮机资讯早知道

孙经理:13520642629(手机/微信加好友) QQ:2926794671 负责地区:江苏、浙江、甘肃、新疆、天津、上海

点击与我交流

魏经理:13552598995(手机/微信加好友) QQ:736936652 负责地区:湖南、湖北、青海、贵州、内蒙、广西、宁夏

点击与我交流

王经理:15311291834(手机/微信加好友) QQ:728246949 负责地区:安徽、江西、四川、山西、云南、重庆、福建

点击与我交流

李经理:15340094058(手机/微信加好友) QQ:1606650298 负责地区:山东、北京、西藏、广东、海南、陕西

点击与我交流

王经理:15313137632(手机/微信加好友) QQ:3213739617 负责地区:河南、河北、吉林、黑龙江、辽宁

点击与我交流

我们的愿景

最受欢迎的粮油机械招商网站!

我们的使命

通过互联网服务提升粮机行业的发展!

我们的口号

找方法才能成功,找借口只会失败!

我们的理念

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

我们的目标

做最好的粮机网,让招商变的简单!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安徽云龙

安徽谷王烘干机械有限公司

界首金龙

河南茂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江苏国粮

湘粮机械

湖南郴州粮机

捷赛机械

浙江齐鲤

合肥泰禾

安徽聚力

浙江齐鲤

郑州好粮油展

江苏晶莹

久超

安阳永正

美亚光电

东龙节能

三维输送

衡水金谷

郑州万谷

河南华泰

安徽辰宇

版权所有 环球粮机网-www.worldlj.com Copy Right 2010-2015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备15007387号-2

本站是专业提供粮机、粮食机械、粮油机械、粮食输送机、粮食钢板仓、粮食烘干机、粮机配件等网络平台及企业名录

本站只起到信息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虚假.劣质.非法等产品信息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