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吃不了一边是吃不饱
2014年秋粮收购前,金湖县支行对全县秋粮总产和收购企业经营状况开展调查,结果显示:全县稻谷总产预计42万吨,其中,商品粮达40万吨,而全县12家基层收购库点总的仓容为10万吨,扣除夏季收购未销占库的小麦4.74万吨,实际可用仓容仅为5.15万吨。
与此相对应的是,依托于本县稻谷产量大、品质好的资源优势,近年来,全县农村民营粮食加工企业发展迅猛,大大小小、星罗棋布的米厂已近百家,其中不乏一些经营实力雄厚、品牌优势显著、企业信誉较高的重点企业,而这部分企业普遍存在着收购资金不足,收购旺季“吃不饱”的难题。
面对“两难”,该行选择了本县黎城、金南、前锋、银集、闵桥、陈桥6个基层国有粮食收购库点分别和华久、康舜、双兔、湖滨、金海、启尧6个民营米厂 试点,创新制订了国有粮食收购库点与民营米厂工贸合作,“租仓收购”粮食经营及信贷投放模式。主要内容为:一是“租仓收购”,由基层国有粮食收购库点在有粮源、管得住的基础上,择优租借民营米厂的闲置仓库,独自收购稻谷,所收购的稻谷全部储存在租借的民营米厂仓库中。
二是合同销售,基层国有粮食收购库点与民营米厂双方签订《稻谷定向销售合同》,按照民营米厂加工生产周期和收购成本价格,在合同期限内,全部定向销售给民营米厂,使“租仓收购”的库存粮食全部转化为民营米厂的生产加工储备性原粮,米厂生产用粮时,应向基层国有粮食收购库点足额、及时支付粮食货款,并向基层国有粮食收购库点按实际库存支付60元/吨的保管费用。
三是定向投贷,农发行金湖县支行根据基层国有粮食收购库点与民营米厂双方签订的《“租仓收购”合作经营协议》,在符合收购政策、落实风险防范的基础上,根据粮食收购入库进度,及时、足额向基层国有粮食收购库点投放粮食收购资金贷款,用于兑现收购粮款。
四是履约还贷,民营米厂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调用“租仓收购”的库存粮食,必须逐笔向基层国有粮食收购库点足额、及时支付粮食货款,并由基层国有粮食收购库点及时归还收购资金贷款,此外,民营米厂还需按月承担贷款利息、按规定向农发行缴存贷款风险抵押金、粮食销售合同定金。
这样做,一方面,可解决基层国有粮食收购库点仓库紧缺“收购难”,扩大了基层国有粮食收购库点的粮食收购,保障了农民售粮应收尽收;另一方 面,可解决民营米厂收粮资金短缺“收粮难”,促进了粮食产业发展,同时,还扩大了农发行收购资金贷款的投放范围和投放总量,实现了收购资金贷款保障收购,不打“白条”的政策目标。
不仅是取得三方共赢
“租仓收购”粮食经营及信贷投放模式,使粮食收购“两难”瓶颈迎刃而解,据不完全统计,实施工贸合作,“租仓收购”粮食经营及信贷投放模式以来,金湖县国有粮食收购基层库点扩大收购粮食总量达2.9万吨,增加利润174万元;6家参与“租仓收购”的民营米厂增加粮食收购总量达5万吨,增加产值3亿元,利润1000万元;农发行江苏省金湖县支行增加贷款投放8774万元,新增贷款企业派生性存款2000万元、新增利润500万元,参与三方无一起违规经营及风险发生。实践证明,“租仓收购”粮食经营及信贷投放模式取得了三方共赢,其创新意义在于:一是问题导向,提供了解决两难的思路。值得关注的是,在粮食产量连年增长的当今,“两难”问题和粮食收购瓶颈制约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均是普遍性。国有粮食收购企业库容紧、收购难,民营米厂资金缺、难收购,现实的“两难”,瓶颈的制约促使金湖县支行转换思路,使政策性贷款从国有粮食企业的贸易性收购资金政策性投放通过“租仓收购”合作经营信贷投放模式向民营粮食加工企业的生产性资金投放延伸,政策性粮食收购库存从国有粮食企业向民营米厂拓展。
二是发展引领,促进了产业的融合,依托资源优势,粮食主产区蓬勃兴起的民营粮食加工企业是粮食产业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粮食 收购企业与民营粮食加工企业开展的多种形式经营合作,是主产区粮食产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农发行金湖县支行因地制宜创新“租仓收购”信贷投放经营模式,顺应了粮食产业化发展规律,不仅为民营米厂及时提供了必要的收购资金和库存粮食保障,而且还因势利导促进政策性信贷从单一的粮食收购向粮食加工全产业链延伸,使得粮食主产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农村经济发展优势。
三是务实为本,强化了管理举措,优化了风险防范,“租仓收购”以粮食收购、储备、加工为纽带,以收购资金和库存粮食为载体,实施国有粮食收购企业与民营粮食加工企业的合同约束、捆绑经营,要求在“租仓收购”过程中落实国有粮食收购企业的主体责任和“三项自主”的管理举措,通过缴纳粮食贷款风险准备金、粮食购销合同定金,有效增强了参与企业的履约守信、风险防范意识,提升了粮食贷款履约还款的保障率,同时,由于“租仓收购”的粮食通过民营加工企业直接进入市场,因而客观上促进了基层粮食购销的行情把握和市场反馈,有利于国有粮食收购企业与民营粮食加工企业适时调整经营,主动规避风险。
四是拓展经营渠道,通过“租仓收购”合作经营信贷投放模式,基层国有粮食收购企业解决了因仓容短缺导致的收购萎缩现象,扩大了收购量,实现了掌控粮源、保障收购的国企政策目标,有效发挥了粮食收购主渠道作用,业务经营从简单被动的最低收购价收购政策性调控的“买粮卖粮”向面向市场、购加联合的市场导向转换,为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有粮食收购企业经营机制改革提供了思路。
更多粮食机械相关信息,还请您继续关注我们的官方网站,环球粮机网 http://www.worldl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