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产创建核心示范区小麦的栽培经验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因地制宜、选用良种。小麦优良品种在生产上具有投入小、效果好的增收作用,因地制宜选用良种,在同等条件下比一般品种增产可达10%以上。林西县农业技术人员根据本地的气候条件、温度的差异、水利条件等情况,再加上多年观察对比经验,选择种植了优质、高产、稳产的小麦品种赤麦7。
2、深耕细耙、精细整地。实施秋整地、秋汇地的耕作方式,深耕25厘米以上。4月5日前后趁墒进行深耕细耙,做到土地平整,松紧适度,上松下实。
3、增施有机肥,平衡施肥。增强地力肥沃的土壤是小麦优质高产的基本保障。亩施农家肥1000公斤、磷酸二铵20公斤,尿素10公斤、硫酸钾10公斤。为一播全苗、培育壮苗打下了良好基础。
4、使用包衣种子。小麦药剂拌种可有效控制小麦病虫害的发生。通过集中药剂拌种、统一播种的方式,有效地防治了蝼蛄、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起到保全苗的作用,为小麦的健康生长奠定了基础。
5、适期播种。适时早播的小麦能充分适应早春的低温条件,及早完成春化阶段,培育壮苗,同时也提高了小麦分蘖率。播种时采用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行距17厘米,亩用种量22公斤,确保亩保苗40万株。
6、早管理。春小麦管理要早追肥、早灌水,促进早分蘖。二叶一心灌头水,地力差的结合浇水追尿素10公斤,地力好的施肥推迟到起身拔节期。原则上,头水后二水要紧跟,间隔10~15天;二水后,三水要缓,一般在第二节间定型、无效分蘖死亡后再灌三水。
7、综合防治、控制病虫。对于小麦的白粉病、锈病、红蜘蛛、蚜虫等病虫害,进行病虫害监测工作,在达到防治指标时,及时选用15%或25%的粉锈宁进行喷雾防治白粉病和锈病,选用体积分数为10%的吡虫啉进行喷雾以防治蚜虫。切实将病虫害控制在防治指标以内或点片发生阶段。
8、实行叶面“三喷”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在小麦生长中后期,为了有效地防止干热风的危害,及时补充因小麦后期根系衰退,吸收养分能力下降而缺失的养分,采用“磷酸二氢钾+生命素”配合液对小麦进行3次叶面喷雾,促进小麦灌浆,增加千粒质量,提高产量、改善品质。
更多粮食机械相关信息,还请您继续关注我们的官方网站,环球粮机网 http://www.worldl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