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环球粮机网  >  粮机资讯 >

李登海: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育种第一人

来源:环球粮机网发布时间:2015-09-27 11:05:30

 他是世界玉米栽培史上,唯一一个有档案记载的中国人。

  他是“中国种业十大功勋人物”中,唯一一位农民科学家。

  他是中国种业产业化的先行者,他用近乎痴狂的执着,40多年完成了121年才能完成的科研。

  他是登上福布斯排行榜的亿万富翁,他在异常“抠门”的人生中,重复做同一件事情———种玉米、选玉米、培育玉米新品种。

  他育成了我国首个具有亩产1000公斤以上高产能力的夏玉米品种,开创了一亩地可以养活四个中国人的新纪元,培育的高产品种已累计为国家增产增效1200亿元。

  他是新中国的同龄人,他用一生的理想追求,在一种世人无法企及的高度,展现了不一样的家国情怀。

  他是李登海。

  爱国心:憋着一口气,欲与美国农民试比高

  ——我们决心“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敢于攀登前人没有攀登的高峰,敢于创造前人没有创过的业绩”。

  9月中旬,烟台莱州。在后邓村一片玉米实验田里,被誉为“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的李登海,深情而专注地走过一块块玉米地。“每天都不一样!真漂亮!”一行行、一株株地仔细看过,挺拔的玉米让他骄傲,而他的身影却多了一些蹒跚。

  这个66岁、与新中国同龄的农民的儿子,23岁起立志发奋“开创中国玉米高产道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至今已钻了43年玉米地,两次攀上世界夏玉米单产纪录最高峰、创造7次中国夏玉米单产纪录和一次中国春玉米单产纪录。

  谈起玉米,他能滔滔不绝,从根茎说到顶部,从清晨说到下午,以致不少媒体记者采访时,觉得“太难采”,因为“除了玉米,他就不会说点别的”。是什么,让他对一粒种子如此痴情?

  时光回到1966年,初中毕业的李登海回到家乡务农,后担任村里的农科队队长。1972年,一则美国农民春玉米亩产1250公斤的消息,深深震撼了他。那时,我国玉米亩产量只有一两百公斤。差距10倍!“美国人行,我们中国人为什么不行?”

  “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一定要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毛主席的话,让年轻的李登海心底升腾起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希望。他在内心立下誓言——“开创中国玉米高产道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这,从此成为他一生的理想追求。

  高产攻关,对李登海这样一名普通农民来说,谈何容易?1974年,只有初中学历的他,到山东莱阳农学院深造。他废寝忘食、如饥似渴,一年学完了4年课程。老师刘恩训被他的痴狂劲感动,赠予他20粒珍贵的杂交种子。

  随后的8年时间里,他先后选用国内100多个优良品种,进行不同密度、不同种植方式、不同施肥方法的对比试验,在简陋的实验室里锲而不舍地朝着自己的梦想跋涉。终于,时光指向1979年秋,在后邓村的一片农田里,一个轰动全国的纪录诞生,名为“掖单2号”的玉米品种,创下我国夏玉米单产776.9公斤的最高纪录。

  年仅31岁、初中学历的李登海,站在了中国玉米研究的最高峰。“掖单2号”也有了一个新的历史印记——紧凑型。紧凑型,是对传统育种理论前所未有的挑战,它的成功,代表着李登海为我国玉米育种闯出了一条新路。

  此后,824.9公斤、953公斤、962公斤,他屡屡刷新着自己创下的纪录。

  1989年,李登海的“掖单13号”紧凑大穗型玉米,创造了新的夏玉米世界纪录——亩产1096.29公斤!这是我国第一个亩产超过1000公斤的夏玉米品种,为中国玉米高产和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提供了品种支撑。

  “李登海是中国杂交玉米(紧凑型)育种第一人。”这是今年7月,美国先锋公司负责亚太地区杂交玉米遗传育种的高级专家威尔逊对李登海的赞誉。而这家名为“先锋”的世界种企巨头,正是当年那个触动李登海的美国农民华莱士所创办。

  奋斗情:38个春节的孤独,121年才能完成的科研

  ——“在几十年的创新和创业的历程中,我们全凭着一股艰苦创业、艰苦奋斗、不屈不挠、敢于拼搏、勇攀高峰的精神。”

  有人用“大海捞针”来形容育种,因为成功率只有12万分之一。但李登海却育出100多个玉米杂交品种,成为我国拥有审定品种和植物新品种权最多的农业育种专家。育成那么多良种,李登海靠啥?

  “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没有助手?自己培养:他将农村下学青年招来培养,白天在地里教,晚上上课培训。有一段时间,李登海的10个助手中5个是光棍,5个是初中和小学毕业生。没有经费?自己挣:创办民营产业化单位,一边教农村青年助手,一边挣钱给他们发工资。一路走来,真不容易。

  2014年,李登海获评“中国种业十大功勋人物”,在北京领奖时,被一位学院派教授问起“手下有多少助手”,他无言以对。这位学院派教授,手下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专业助手20多位。而他呢?

  育种40多年来,无论面对怎样的艰难困苦,无论遭遇怎样的失败泪水,从未消灭一粒种子的渴望,他从苦干实干中寻求胜利的曙光。

  在中国北方地区,夏玉米一年只能种一季,培育一个玉米新品种,至少需要七八年的时间。人生能有几个七八年?为加快育种速度,1978年起,李登海带队到海南进行加代育种,一批培育3代,把1年掰碎了当3年用。

  1978年10月,海南荔枝沟的落笔洞,李登海和育种人员来到这里,住的是茅草房,睡的是稻草铺,点的是煤油灯,吃的是从家乡带去的干萝卜丝和海带丝。从整地起垄到播种灌溉,从除草施肥到打药治虫,他们就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每一株玉米。临近收获时,育种材料怕人偷、怕牛吃、怕猪啃、怕鸡叼,他们就吃住在地头。困得厉害了,在腿上套一条麻袋、头上套一条麻袋,防范蚊虫毒蛇,在垅沟里躺一会儿。

  然而,老天爷却常与人做对,无情地毁灭一切。

  1980年,正值玉米灌浆期,却赶上突来的狂风、暴雨和冰雹,李登海的高产田全部倒伏折断。暴雨过后,他跑到玉米地,看到一地平铺倒折的玉米,心痛得眼泪哗哗地流,一年的心血,365天的希望破灭了!“肝裂心碎啊”,这种感觉,他一生难忘。

  这样毁灭性的打击,43年来有八九次,每次对李登海身心都是一种严酷的摧残!每一次,他都痛苦地再次下定决心:“今年不行,明年再干!我一定要创出高产!”

  而今,李登海已经在海南奋战了38年,在遥远的异乡,度过了38个春节。从家乡到异乡,从少年到白头,38个海南的春节,天下的团圆却是他家的孤独。

  唯一的例外是在2002年。当时已年逾9旬的老母亲王锡珍乘飞机、汽车长途辗转17个小时,到达海口,在椰林深处的玉米育种基地边,与儿子过了一次春节,那也是老人在世最后几十年里唯一的一次。

  至今,李登海的生活没有星期六星期天,不知道什么八小时工作制。农忙的时候,天不亮就起床,披着星星归来,经常一天工作十四五个小时。他的生活只有“玉米时间”,没有“北京时间”。

  40多年来,他率领团队进行了121代品种选育,相当于完成了在北方121年才能完成的科研工作。

  常年超负荷的重体力劳动,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强紫外线的照射和潮气侵袭,李登海患上了多种疾病,动过多次手术,身患高血压、心脏病、椎间盘突出,病痛时常让他禁不住蹙眉。

  了解他的人都说:“李登海真是太忙了,太苦了,太累了!”很多人劝他注意休息,然而,他早已把自己的一生献给育种事业。妻子张永慧心疼地说,如果有来生,多希望登海能够换一种活法。

  报国梦:捍卫国家粮食安全,创新无止境

  ——“为了国家我们将继续努力,为了国家我们将继续探索,为了国家我们将继续创新”。

  种子被称为“国家粮食安全的命脉”。我国作为一个农产品进出口大国,从改革开放之时,国外种子企业便纷纷瞄准契机,进入我国市场。面对冲击,李登海带领团队快步前进,迅速构建起与全球最大种业公司比肩的种业集团。“种子事关国家粮食安全,我在任何时候都不会用国家的利益换取企业的利益。”李登海掷地有声。在科研上、管理上、合作上,登海种业尤为注重“安全性”,共设立7道关卡,防止意外的发生。

  1996年,世界种业巨头美国先锋公司把进军中国市场的合作目标锁定为登海种业,要求建立合资公司。李登海高兴地来到谈判桌前。可一听对方要求控股60%的合作条件,他立即拒绝了。“种子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我方必须控股!”李登海态度坚决,谈判不欢而散。

  之后6年中,美国先锋公司不断登门拜访,后又让步,提出双方各占50%的股份。可李登海就是寸步不让:“要合作可以,我方必须占51%以上的股份。”李登海计较的不是股份,而是合资公司的话语权。

  最终,先锋种业同意了李登海的条件。2002年,经过6年多“马拉松式”谈判,我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种业公司——山东登海先锋种业公司成立,中方控股51%。成立当年,李登海出访美国,先锋公司特意为他升起了五星红旗。那一刻,李登海热泪盈眶:这是美国人对我的认可,更是对中国的尊重!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宋同明评价说,“李登海闯出了我国玉米育种的一条新路!在世界玉米育种和高产栽培中,创造了一个属于中华民族的新时代!带领自己的创新团队,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如今,李登海2万元起家的“登海种业”已发展成市值37亿元的农业高科技创新型上市企业。他对科研很大方,每年仅科研投入就达3000多万元;对自己却很抠,半个铜板也心疼。他经常告诉公司职工:“毛主席说,‘节省每一个铜板,为了战争和革命事业’,我们要节约每一分钱用于科学攻关。”目前,登海种业在全国拥有了33个研发育种基地,11个总投资7亿多元的种子生产基地及加工厂,是全国种业效益第一、杂交玉米研发成果最多的单位。

  “我就是一粒种子,愿扎根在广袤的田野!”这是李登海常说的一句话,他认为,自己的价值和目标,都在那片孕育着无限希望和创造的黄土地上。目前,他正在主持“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超级玉米新品种的选育与产业化开发重点项目。

  在登海种业的青纱帐边,巍然屹立着3座玉米塔碑,基座上铭刻着李登海庄严的承诺:“为了国家我们将继续努力!为了国家我们将继续探索!为了国家我们将继续创新!”

  回望与种子相伴的前半生,李登海感到欣慰。面对未来,他说,高产攻关的路还很长很长,活一天,就要为国家奉献一天。“创新无止境,高产无尽头。我要争取再干20年,要干出60-80年的研发创新业绩,等于再活了一辈子。”
\更多粮食机械相关信息,还请您继续关注我们的官方网站,环球粮机网 http://www.worldlj.com/

分享到:0

010-58594039

扫一扫,粮机资讯早知道

孙经理:13520642629(手机/微信加好友) QQ:2926794671 负责地区:江苏、浙江、甘肃、新疆、天津、上海

点击与我交流

魏经理:13552598995(手机/微信加好友) QQ:736936652 负责地区:湖南、湖北、青海、贵州、内蒙、广西、宁夏

点击与我交流

王经理:15311291834(手机/微信加好友) QQ:728246949 负责地区:安徽、江西、四川、山西、云南、重庆、福建

点击与我交流

李经理:15340094058(手机/微信加好友) QQ:1606650298 负责地区:山东、北京、西藏、广东、海南、陕西

点击与我交流

王经理:15313137632(手机/微信加好友) QQ:3213739617 负责地区:河南、河北、吉林、黑龙江、辽宁

点击与我交流

我们的愿景

最受欢迎的粮油机械招商网站!

我们的使命

通过互联网服务提升粮机行业的发展!

我们的口号

找方法才能成功,找借口只会失败!

我们的理念

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

我们的目标

做最好的粮机网,让招商变的简单!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安徽云龙

安徽谷王烘干机械有限公司

界首金龙

河南茂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江苏国粮

湘粮机械

湖南郴州粮机

捷赛机械

浙江齐鲤

合肥泰禾

安徽聚力

浙江齐鲤

郑州好粮油展

江苏晶莹

久超

安阳永正

美亚光电

东龙节能

三维输送

衡水金谷

郑州万谷

河南华泰

安徽辰宇

版权所有 环球粮机网-www.worldlj.com Copy Right 2010-2015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备15007387号-2

本站是专业提供粮机、粮食机械、粮油机械、粮食输送机、粮食钢板仓、粮食烘干机、粮机配件等网络平台及企业名录

本站只起到信息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虚假.劣质.非法等产品信息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