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荣强调,我国的粮食体制已经走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我国临储收购政策必须取消。
市场当前主流认识认为,国家暂难彻底取消临储收购政策,因此,应该从适当降低玉米临储收购价格入手。
“我觉得,应该适当调整玉米的临储收购价格。”至于价格如何调整,李希荣表示,希望临储收购价下调幅度不能太大,因为,此举会对农户的收益带来非常大的冲击,同时也会对国家的玉米储备顺价销售形成影响。
“我觉得适当的调整是有必要的。
甚至是不是将来能够进行粮补?如果释放(每斤下调)五分,市场价格可能扩大到(每斤下调)一毛以上,观察一年,可以看一下情况。”据相关资料记载,哥伦布1492年在美洲大陆发现了玉米,现在全球的玉米种植非常广泛,有70多个国家在 种植玉米,目前全球的玉米种植面积连续两年均占30%。
新世纪以来,我国玉米产业发展迅速。李希荣认为,除了气候环境等的影响外,推动玉米面积迅速扩大的重要原因,是国内政策因素的支持。
“现在我国的玉米作为粮食作物的总产量超过4000多亿斤。”在此背景下,国内的玉米供求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
李希荣指出,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玉米供大于求的状况愈演愈烈,已经成为政府亟待解决的难题。
在李希荣看来,玉米供求关系出现的重大变化,主要的动力来源于粮食体制,问题的根源主要源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到位。
“我国几次大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都源于玉米。”据李希荣回忆,国内临储收购政策已经连续施行多年,2014年,玉米临储价格偏高,目前已经到难以维持的地位。
“由于玉米临储价格远远高于市场价格,实际就出现了玉米这个品种回到了国家垄断的层面。”李希荣认为,临储政策虽然有利于农民,但对于整个粮食体制改革来说,是一个很大难题。
“现在玉米储不下、卖不出,又受到国外的冲击。特别是近些年来,粮食价格,尤其是玉米价格,受到了国际市场的严重冲击。玉米的最大用户———饲料企业,大量应用进口的DDGS、高粱、大麦等这些产品来替代。”李希荣表示,这种替代又加剧了玉米供求关系的恶化,因此,这种现状必须改变。
更多粮食机械相关信息,还请您继续关注我们的官方网站,环球粮机网 http://www.worldl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