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易表示,近几年,国内玉米淀粉产业持续扩张。不过,在多方面因素影响下,今年国内玉米加工产品市场惨淡。佟易预测,玉米市场的下游需求或将出现恢复性增长。
近几年,国内玉米产业不断发展。其中,库存不断增加,玉米加工制品也不断丰富。
国内玉米制成品主要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饲料,第二是食用,第三是转化运用,比如玉米粕、玉米油等等。
佟易认为,在国家临储政策的支持下,东北地区的玉米价格较高,但加工能力却在减弱,华北地区的玉米价格相对较低,加工能力相对较强。此外,在政策支持下,东北地区的加工产能或者有所恢复 和增长,因此,国内今年淀粉市场还会出现增长。
“我国淀粉消费量从2004年的1000万吨,一直增加到2015年的1700万吨。预计今年的消费还会继续增长,尽管市场现在很弱,但这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比如进口替代等等。”我国淀粉的主要销区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在佟易看来,由于东北玉米的成本较高,较高的淀粉价格,阻碍了东北淀粉向南方的流入。
佟易表示,国内玉米加工产品市场惨淡,主要表现在:一是副产品价格低迷,二是行业亏损状况加剧。
“在玉米加工产品中,饲料产品占比25%,副产品占比28%,食品原料加工占比达75%。去年,国内的副产品加工市场价格一直处于下跌状态,玉米皮、玉米粕、玉米油等等产品的价格,都在下跌。”佟易分析认为,价格出现下滑的原因很多,但最直接的原因是饲料需求的减少。
“饲料加工规模在下降,母猪存栏在不断下降,同时受到美国进口玉米的冲击,此外,玉米深加工在国内还受到了各种各样的冲击、影响,影响企业对粮食的消化和转化。”据介绍,在深加工行业中,酒精行业、赖氨酸行业处于亏损状态,果糖行业处于微利状态,只有味精行业处于盈利周期。
“原因是味精产业前几年发展状况不好,一些较大的味精加工企业倒闭了一些。这几年,因为味精 的加工总量有限,这个运行机制使得味精行业成为了赚钱的主体。”佟易表示。
佟易说,看好行业下游的需求。在他看来,需求减弱,是适应经济新常态下转型升级的常规现象。“但下游的需求还继续存在,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调整,随着企业自身不断转型升级,整个行业的承载能力不断上升,在有利政策的支持下,加工业会走出困境。”佟易表示,玉米深加工产品会不断丰富,这会增加产业对玉米的转化;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调整,玉米原料成本也会有所偏离;此外,伴随着人们健康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玉米加工业下游产业会逐步恢复到一个生机勃勃的发展状态。
更多粮食机械相关信息,还请您继续关注我们的官方网站,环球粮机网 http://www.worldl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