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收一天亩增10斤产量
王世济告诉记者,玉米从吐丝授粉后,进入花粒期,开始籽粒形成和灌浆过程。籽粒形成经历12—15天,然后进入玉米籽粒的灌浆成熟过程。玉米籽粒的成熟过程分三个阶段:乳熟期、蜡熟期和完熟期。玉米授粉30天后,籽粒顶部胚乳组织开始硬化,与下面的乳状部分形成一个横向的界线,这条界线叫做灌浆线,是籽粒灌浆进程的标志,随着籽粒灌浆,灌浆线向下移动。
蜡熟期相当于授粉后的30—45天。蜡熟期灌浆线向下移动,蜡熟末期下移到籽粒的中部,籽粒含水量从50%下降到40%,籽粒干重相当于最大干重的85%—90%,果穗苞叶开始变黄。
完熟期是指籽粒从蜡熟末期到玉米完全成熟这段时期,相当于玉米授粉后的45—55天,灌浆线下移到籽粒的基部,籽粒变硬,籽粒含水量下降到30%。完熟末期玉米果穗苞叶变干、变蓬松,呈现黄白色。此时的玉米才是真正成熟,达到人工收获的标准。
我省夏玉米因播种期不同,各地玉米进入完全成熟期的时间也不相同。淮南、沿淮地区一般在9月下旬,北部地区要到9月底10月初,玉米才完全成熟。因此,我省沿淮以南玉米应在9月下旬收获,淮北地区应在10月初收获比较合理。
如果农户要为下一茬作物腾地必须提早收获时,可连秆收获,放在地边1—2周后再掰果穗,可促使玉米秸秆中的养份向籽粒中运转,能明显提高产量和品质。
省农科院专家调查发现,我省农户一般在玉米苞叶变黄时就开始收获,而此时一般是玉米开花授粉后的40天。玉米苞叶开始变黄并未达到完全成熟,此时粒重只相当最终产量的79.3%—82.4%,直到55天左右,子粒灌浆线基本消失时,灌浆才趋于停止。因此,农户在玉米开花授粉后40天—45天就收获,会造成15%—10%以上的产量损失。因此,一般中熟品种,在授粉后40天到完熟前,每晚收一天,每亩可增加10斤玉米产量。
机收玉米需合理操作
随着玉米收割机械的普及,我省玉米机收率也在提高。但如果操作不当,易造成机械收获破损率提高和玉米商品性降低。王世济告诉记者,机械摘穗的籽粒含水率必须小于25%,直接脱粒收获的玉米籽粒含水率必须控制在20%以下。
玉米籽粒完全成熟、茎杆含水率70%左右、植株倒伏率小于5%、最低结穗高度大于400毫米。机手要经过技术培训。在操作时,要根据田块大小、种植行距、作业质量,选择合适的收获机械。针对玉米产量、行距、结穗高度等情况,适当调整摘穗辊(或摘穗板)间隙;检查调整链条皮带松紧度,紧固所有螺丝,正确调整秸秆还田机的作业高度,保证留茬高度8厘米。
作业前应进行试收获,收获一段距离后,对机器进行必要的调整,达到作业质量要求后,方可投入正式作业。在机收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割台高度,掌握好机组前进速度。作业时分禾器尖部应尽量贴近地面,以利于将倒伏的茎秆扶起,并减少因分禾部件撞击玉米秆造成落穗。
作业中还要随时监视机器各部分的运转情况,发现故障,立即停车检查,排除故障。同时,机手要随时观察果穗箱的充满程度,及时卸车,以免果穗满箱后掉穗或卸粮时出现卡堵现象。
更多粮食机械相关信息,还请您继续关注我们的官方网站,环球粮机网 http://www.worldl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