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在位于国营红光农场三分场的稻田里,金灿灿、沉甸甸的稻谷穗压弯了稻谷秆,在一望无际的稻田里,一台台收割机正在穿梭忙碌,红光农场已陆续进入收割期,在机器的轰鸣声中秸秆还田、稻米归仓。
陆钦森是国营红光农场三分场的农户,今年家里种植了2.5公顷水稻,目前收割的品种为“农大515”,成熟期为134天,成熟期早,颗粒饱满。看着刚收获的稻米装进袋,陆钦森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按照目前每公顷收获的水稻产量来计算,2.5公顷水稻能打2.5万多公斤水稻,新水稻回收价格还没有问世,即使按照去年新水稻每公斤2.5元计算,毛收入62000多元没问题。”陆钦森一边擦汗一边乐呵呵地向记者说。
据悉,近年来国营红光农场依托资源优势和技术实力,努力推进水稻生产现代化发展步伐。如今全场4.3万亩水田已经全部建成50米×1000米的千米条田,田间子渠近65万延长米,确保了整个水稻生长期供水问题。水稻种植逐步实现耕田、插秧、收割的精细化、机械化,机械收割机成为秋收的主力军。
国营红光农场的开镰也拉开了前郭灌区秋季收割的序幕,今年前郭灌区水稻种植面积45万亩,预计单产670公斤,粮食总产量将突破30万吨。眼下水稻已处于成熟期,呈现出籽粒多、稻穗大等特点,农技人员正忙着田间测产,再过一周左右将进入大面积收割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