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小春作物生长期间(去年10月至今年4月),全市平均降水量为213.7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多3.9%,小春粮食生产获得丰收。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大春作物播种与生长的关键时期(5月1日至7月16日),全市降水量仅有183.7毫米,只比大旱之年的2010年同期多15毫米,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160毫米。
入夏以来降水减少,对大春粮食生产造成了两方面的不利影响。
首先,导致大春作物在最佳播种期播种进度缓慢。市农业局农情调度显示,截至6月30日,全市完成大春作物种植面积244.1万亩,同比少种11.7万亩。其中,粮食作物108.4万亩,同比少种3.3万亩。
其次,农作物受旱较重。据农业部门统计,截至7月10日新一轮降水来临前,易门、峨山、新平、元江和红塔区五县区大春作物受旱面积达71.2万亩,占五县区播种面积151万亩的47.2%;成灾31.6万亩,占五县区播种面积的21%;绝收3.56万亩,占五县区播种面积的2.4%。其中,粮食作物受灾32.6万亩,成灾12.14万亩,绝收2.02万亩。预计粮食产量损失2940万公斤,直接经济损失达3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平、元江、峨山和易门四个我市粮食主产县,5至6月累计降水量较常年偏少6到8成,四县发生了严重旱情,有的干旱山区玉米(2005, 0.00, 0.00%)曾播种2至3次,导致出苗差以及苗情长势参差不齐。目前,大多数山地作物长势不尽人意,单产降低的可能性极大。据初步统计,四县约33万亩粮食作物受旱,大春粮食生产形势严峻。 更多相关信息,还请您继续关注我们的官方网站,环球粮机网:http://www.worldl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