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麦的干燥条件
小麦外表较松软,毛细孔较大,水分容易蒸发,干燥降低水分较快,温度掌握得好,干燥还可以促进后熟。但小麦比玉米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其热变性随水分增高而增大,小麦含水量愈高,加热时耐温性愈差,因此随着小麦干燥过程的进行,可以相应地提高小麦的加热温度。
干燥小麦时,要保证它干燥后的食用品质。要求干燥后的小麦面筋质不降低。面粉中含面筋质的多少及面筋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面粉制品的质量。
小麦品种不同,所含面筋质量也各异。因此,对不同的小麦,采用不同的干燥方法对于软质小麦,小麦受热的温度控制在60℃以上;对硬质小麦,其受热温度应控制在50℃以下,这样,才不损伤小麦干燥后的品质。另外,由于新收获小麦的热作用是很敏感的,遇到高温作用,因麦表皮干燥而硬化,坦步阴碍水分的转移,就导致小麦品质恶化。因此,干燥新收获的小麦时,为保证质量单级干燥时热风温度不宜超过90℃,二级干燥时热风温度不超过100℃,小麦的温度应控制在40—50℃之间。
2.水稻的干燥条件
稻谷是一种热敏性的作物,干燥速度过快或参数选择不当容易产生爆腰。所谓爆腰就是稻谷干燥后或冷却后,颗粒表面产生微观裂纹。它将影响稻谷碾米时的碎米率,从而影响稻谷的出米率,也就是影响它的产量和经济价值。因此我国干燥标准规定:稻谷干燥后爆腰率的增值不得超过3%。
由于稻谷在干燥时其外壳起着阻碍籽粒内部水分向外转移的作用,所以稻谷就成了一种较难干燥的粮食。试验表明,稻壳、稻米和稻糠的干燥特性是不同的,其平衡含水率也各不相同,因此不能把稻谷看成是均匀体,而应看用是一种复合体。
综上所述,稻谷干燥后的品质就成为关键问题。即稻谷干燥不仅要求生产率高,爆腰率低,而且还应保证整米率高。美国的研究表明,稻谷干燥时的整米率不仅和介质温度有关,而且与空气的相对湿度也有一定关系。热风温度增加,则整米率降低,相对湿度增加,则整米率增加。为了解决稻谷干燥后后的爆腰问题,一般采用干燥-缓苏工艺。即干燥以后将稻谷放入缓苏仓中保温一段时间,使籽粒内部水分向表面扩散,降低籽粒内部的水分梯度。然后再进行二次干燥,这样就可以减少爆腰率。但是在干燥过程中增加一个缓苏过程,势必降低干燥机的生产率(干燥能力)。因此合理的选择组苏时间,便成了关键问题。
为了保证稻谷干燥后的品质,减少爆腰率,必需采用较低的介质温度,根据对泰国水稻干燥的调查,干燥稻谷所用的热风温度,一般在50℃以下。我国黑龙江农垦科学院,农业工程研究所在山东省胜利油田建立的日处理200吨水稻的干燥流程,采用38—40℃的热风温度,其爆腰率增值小于2%。根据日本伴敏三的研究,水稻干燥过程中的爆腰,不仅与热风温度有关,还与热风湿含量和稻谷的初水分有关。相同温度条件下空气湿含量较高时,稻谷的爆腰率较低。为了使爆腰率增值低于5%,热风温度应在45℃以下。还有一种降低爆腰率的方法是限制稻谷的干燥速率,稻谷干燥过快或冷却过快均易增加爆腰。日本东京大学教授细川明对水稻干燥品质的研究表明,低温大风量和高温小风量相比爆腰率增值不多,但低温大风量可以使干燥速率从1%提高到1.8%小时。这也是日本循环水稻干燥机为什么采用低温大风量的原因。
3.玉米的干燥条件
玉米的特点是收获后的水分高,正常年景玉米含水率也有20%,有时高达25%—30%,个别情况下的玉米含水率竟高达35%以上。此外,它的胚大,含淀粉较多,籽粒的果皮结构紧密而光滑,对内部水分的外移有很大阻力。当干燥速度过快,水分汽化剧烈时,表皮的变形将产生应力,胀裂表皮,裂纹率增加,品质下降。玉米是难以干燥的粮食品质之一,主要原因是它的籽粒大,表皮坚硬,水分蒸发困难。
我国玉米干燥,一直沿用塔式干燥机。这种干燥机的生产能力大,降水幅度大。干燥玉米较好的工艺条件是,热风温度100℃,玉米籽粒温度不超过50℃。但是由于玉米水分较高,往往在干燥作业时,设法提高干燥介质温度,这就会造成干燥后玉米的品质下降。实验表明,当干燥介质温度超过150℃时,玉米温度大于60℃时,玉米就大量产生裂纹,品质下降。
4、大豆的干燥条件
我国是大豆的主要生产国之一。大豆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及脂肪,其种皮由四层细胞组成,最外层的栅状细胞排得非常密实,细胞壁也特别坚硬,这样,种皮就成了大事干燥干燥时水分转移的阻力。在高温干燥介质作用下,粮粒内水分受热后,压力升高,当它不能顺利转移时,表皮容易胀裂,干燥过度时,大豆粒可分成两半。
为了保证长期安全贮存,大豆的含水率通常要降到13%。新收获大豆必须经过自然干燥或人工干燥才能过到入库标准。大豆的干燥条件,当然只能采用更软的干燥条件。用塔式干燥机干燥时,粮粒的受热温度不超过30—35℃,干燥介质温度为60—80℃,粮食干燥时间为40—45分钟,则干燥后大豆品质良好,不降低等级。采用双级干燥时,第一级干燥介质温度为90℃,粮温25℃,第二级的干燥介质为80℃,粮温35℃,也能保证品质,大豆的爆腰率低于0.5%
大豆一次干燥降水一般不大于3%—6%,降水速率约为3%小时。
5、油菜籽的干燥条件
油菜籽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它含有大量的脂肪和大量蛋白质。它的平均籽粒直径只有1.27—2.05毫米,孔隙度小,容易吸湿,不易贮藏,应将它的含水率降至10%以下,才能安全贮藏。作油料来看,油菜籽可经受高温干燥,它的受热允许温度可达60℃,还不影响其榨油品质。
我国使用喷动床和流化床干燥机干燥油菜籽,使用干燥介质温度为160—180℃,籽粒受热允许温度为60—70℃。当油菜籽含水率高时,多次通过干燥机进行干燥,这里不能加缓苏段,干燥后籽粒应立即冷却,才能保证油菜籽的质量。
6、种子粮的干燥条件
粮食部门使用的干燥机械,都可以用来干燥种子粮。由于种子的胚部对热非常敏感,很容易受热操作因此,在干燥种子粮时,要采用特别软的干燥条件。就是要使用较低温度的干燥介质,降低粮食的受热温度,从而保证粮食的发芽率和发芽势。
只要采用合理的干燥条件,干燥后种子粮的品质不仅不会降低,可能还会提高。这是因为,人工干燥加速了种子的后熟期的进程,粮粒内部一些微量元素可能和水分一起转移,停留在胚部,从而增加胚部的生命力。更多相关信息,还请您继续关注我们的官方网站,环球粮机网 http://www.worldl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