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玉米收获机的发展历程
1、从无到有的起步阶段。2005年以前,玉米收获一直停留在传统手工阶段,收玉米凭的是人多、力大、时间长,那时候还没过三秋许多人就为收玉米犯了愁,手上起了泡,累的腰酸腿疼,一家人齐上阵,向玉米地发起了“人海”战。2005年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开始在焦作市实施,当年购买玉米联合收割机的用户达10家,加上社会上拥有的一台,共计11台。2005年对许多人来说,玉米联合收割机还是一个新鲜物,绝大部分人对此并不“感冒”。一开始,绝大部分农民不乐意用或是用不起。家家户户养牛,丢了棒桔,牛吃什么?一亩地60来块,普通庄稼人舍不得。玉米收获机一开始技术不太成熟,性能达不到,驾驶员操作不熟练,作业质量大打了折扣。针对农民投资大、用户少,许多农民都在迟疑待定,温县农机局组织10台玉米联合收割机“山鑫”玉米机收开展较早的开封、周口等地进行跨区作业。当年单机作业达400亩,毛收入达2—3万元,基本使购机户收回了购机成本。又有一些头脑较为灵活、条件较为宽裕的农户使用机械作业,单机作业100—200亩,毛收入6000元—1.2万元。跨区作业让购机户吃了定心丸,玉米联合收割机的威力初露端倪。当年的玉米机收率仍然不足5%。2、以弱到强的发展壮大阶段。随着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规模的扩大,刺激了越来越多的农民购买大型、新型农机具。但对于玉米联合收割机,许多农民仍是存有顾虑。我省农业厅为拉动农民潜在需求,引导农民开展玉米机收,以拥有自走式小麦联合收割机的有机户为突破口,大力推广互换割台式玉米收割机,让有机户变一年单季作业为双季作业,尽快回收购机成本。同时,积极争取全省玉米收获机械化现场会在郑州召开,引起了省市各级领导的重视,刺激了农民的用机欲望。截止到2008年,玉米联合收割机达30000台,为玉米机收提供了一定的物质装备基础。2008年全省玉米机收率达35%。3、广为接受的日渐成熟阶段。2009年、2010年,我省农业厅为加快推进玉米机械化收获水平,充分利用购机补贴政策,对玉米联合收割机及配套动力机械,实行优先补贴、重点补贴。随着玉米收获机械生产企业技术的日益成熟、农民外出打工收入的日渐丰厚、驾驶操作人员技术的日益熟练及广大农民传统生产观念的日渐改变,玉米联合收割机保有量得到了迅猛的增长,截止到2010年9月到4500台。2010年的“三秋”会议中,4500台玉米联合收割机大显身手,加上引进的外地来我省作业的300与台收割机,创下了75.3%的玉米机收率,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二、主要经验与做法1、坚定信心。小麦联合收割机一开始人们也是不接受,注入收费价格太高、地块小、收割不干净、麦茬太高、丢了麦糠没法喂牛等等一大推问题,1997年小麦联合收割机在河南推广,可谓困难重重。但是到了2007年,经过十年的推广应用,小麦机收被农民普遍接受,可以说毫无阻力可言。温家宝总理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影下,视察河南一知名企业,曾语重心长的说:“信心比黄金都重要”。玉米机械化收获推广普及,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相信比小麦机收的历程还要短、还要快。
2、政策拉动。充分利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将玉米联合收割机的推广作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来抓,采用优先补贴、重点补贴的特殊政策,吸引农民购买玉米联合收割机。同时,利用国家农机跨区作业的优惠政策,鼓励、组织农民进行跨区作业,实行机具的效益最大化。
3、示范带动。召开县、乡、村不同层次的玉米收获机械化现场会,让农民亲身感受,引起各级领导的兴趣与重视,鼓励农民争先使用这一先进技术。
4、整体推进。现在我省玉米联合收割机拥有背负式、自走式、互换割台式多种类型,考虑到有些市乡镇村庄地块狭小与近一两年秋季雨水较多、地湿大型机械不好进地的客观情况,及时推广小型玉米联合收割机,填补了大型玉米联合收割机的不足之处。
更多相关信息,还请您继续关注我们的官方网站,环球粮机网:http://www.worldl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