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科技“十二五”发展规划
来源:环球粮机网发布时间:2015-07-26 22:19:45
根据《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农业及粮食科技发展规划(2009-2020年)》和《粮食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国粮展〔2011〕224号)的任务要求,制定本粮食科技“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粮食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一是粮食科技投入增加。“十一五”时期,粮食科技总投入61.47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7.05亿元,地方财政投入2.21亿元,企业投入23亿元,其他投入29.21亿元。比“十五”时期有明显增长。二是粮食科技创新体系初步形成。储运、深加工、装备等5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4个国家粮食局工程中心构成多层面的粮食科技创新平台。地方科研院所承担国家科技任务的水平明显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加。三是科技支撑作用显著增强。粮食信息化建设有力推进,粮食行业电子政务体系逐步完善。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以及部分装备技术初步具备工程化能力。节能减排、生物技术研究成果具备了产业化应用条件。大型粮食加工成套设备制造技术提升较快,粮食储藏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十一五”时期,共取得了科技成果45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粮食储备“四合一”新技术研究开发与集成创新》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连续举办了5届全国粮食科技活动周科普宣传活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面临的形势与需求
从国际形势看,“十二五”时期世界科技始终保持加速发展的态势,科学技术孕育着新的突破,以智能、绿色、可持续为特征的新产业蓄势待发。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将引发粮食流通产业发生深刻变革,我们必须妥善应对挑战,充分利用全球科技创新的新资源,下大力气解决影响我国未来粮食产业发展的科技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支撑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从国内形势看,党的十七大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必将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步推进,必将带动粮食产业技术向绿色、智能、环保方向的发展深化。绿色储粮技术、高效节能增效技术、信息技术将融入到粮食流通产业的各个领域,以科技为先导,实现粮食流通产业现代化,增强粮食产业的竞争力和整体水平,成为产业发展的主流趋势。
“十二五”时期,粮食科技的发展仍然处在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未来五年我们必须科学判断国内外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准确把握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的客观需求,解决好制约产业发展突出技术问题,努力实现粮食流通产业跨越式发展。一是保障粮食食品安全的需求,在农户储粮、绿色储运、清洁加工等各环节提升技术水平;二是满足“低碳经济”的需要,通过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提高粮食流通效率;三是按照培育产业新的增长点的要求,加强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一批高新技术在粮食储藏、物流、加工、检测等流通环节应用开发,促进交叉学科的技术融合,培育新兴产业。
三、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
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中心,以促进粮食流通现代化为重点,以产业发展的需求为导向,以关键技术创新为突破,支撑粮食行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推动粮食产业结构升级,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使科技创新成为粮食行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和产业支撑。
发展目标:到2015年,粮食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粮食产业科技水平显著提高,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成果。
以信息、生物、新材料技术等高新技术成果提升传统产业,以节能低碳技术、先进装备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在高新技术产业化应用方面取得一批突破性技术成果,粮食科技支撑流通产业发展的能力明显提高。
加大科研成果产业化推广力度,将一批先进成熟技术在产业化应用上先行先试,实现一批企业技术创新的集成示范。培育若干新兴产业骨干企业的示范工程。
“十二五”期间,力争在储粮虫霉发生为害生态机理、绿色储藏、物理特性、品质特性及机理、规律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形成一批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创新性成果。力争在“973”、“863”国家重大基础和应用专项计划中有所突破。争取粮食行业国家科研经费投入达到2亿元。
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条件和机制,健全创新平台的体系和运行机制,利用项目、基地、条件,促进各领域学科带头人脱颖而出,培养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的人才队伍。
基本原则:
——战略导向。瞄准世界科技前沿、跟踪国际先进水平、紧密联系市场的需求,统筹、完善基础性科研工作,在涉及国家粮食安全的技术环节和重要关键技术上形成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核心竞争力。扩大国产化技术的市场份额。
——市场配置。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为主导,强化科技人才、资金的市场化配置,集中社会的科技资源优势,攻克粮食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建立共享、开放、竞争的科技运行机制,促进社会科技资源向粮食科技集聚,形成社会化粮食科技创新,提升行业科技竞争力。
——统筹兼顾。处理好战略发展与民生科技的关系、产业技术升级与培育新兴产业的关系、粮食产业现代化与传统技术改造的关系、项目研发与创新能力建设的关系,注重当前与长远、国家与地方、基础与转化、科研与市场的结合,全面提升粮食科技高技术产业化水平。
——人才优先。注重在实践中发现人才,在项目中培养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鼓励科研人员自由命题,注重跨学科、交叉学科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以人才设置项目,以人才带动科技,以人才促进发展。
四、主要任务
结合粮食行业的发展现状,把握前沿技术与粮食行业发展需求,充分利用社会科技资源与自身优势,突出重点,切实做好粮食科技工作,全面提升粮食科技水平,推动行业科学发展。\
更多相关信息,还请您继续关注我们的官方网站,环球粮机网 http://www.worldl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