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入伏。今年伏天天数众说纷纭,有人说今年伏天多10天,有40天,也有人说三伏就是30天,哪个才是正确的说法?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历算室昨天发布,今年三伏天的时间为:初伏7月13日、中伏7月23日、末伏8月12日、8月22日出伏,今年三伏天共计40天。
三伏天出现在每年的7月中旬到8月中旬或下旬。这时也是我国大部地区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据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介绍,三伏的日期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日确定的。每年自夏至日起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日起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合起来称“三伏”。由于庚日的变化不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尽相同。
天干分别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由于天干是10个,因此庚与庚相隔是10天。初伏到中伏的时间固定是10天。
中伏到末伏的时间有时相隔10天,有时相隔20天,这是由于末伏日期定在立秋日起第一个庚日,所以相隔的天数就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前有四个庚日时,则中伏到末伏的间隔为10天;夏至到立秋之前有五个庚日时,则中伏与末伏的间隔为20天。
今年8月8日“立秋”,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至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之间有5个庚日,因此,今年中伏比去年多10天。
健康贴士:中医认为“夏季暑湿,适宜清补”
夏天酷热高温,人们喜冷饮,喝水多,导致湿气侵入人体,而外湿入内,使水湿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产生障碍,出现积水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暑湿对脾非常不利,而味苦的食物具有泻燥的功能,不宜多食,因此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为宜。且夏季归心,而心喜凉,宜食酸,所以夏季应适当地多吃一些酸性的食物。比如可常吃些小麦制品、李子、桃子、橄榄、菠萝、芹菜等。中医注重天人合一,阴阳互补,因此在夏季人们要多吃酸甘的食物外,尽量不吃辛辣温燥食物。还要避免生食冷饮过度导致伤及人体内的正气而诱发疾病。
在烹调方面,凉拌、清炒是夏季最佳吃法,能最大程度地保持蔬菜的营养;再辅以适量的醋、酱、葱、姜、蒜和芥末,可促进食欲和消化外,还抑菌、降脂、调血压。西瓜、苦瓜、冬瓜、黄瓜、丝瓜、番茄等瓜茄类果蔬有利尿补水的作用,是首选祛暑食物。此外,入伏饮食还要注意增加营养,食物以易消化为宜,少吃油腻和辛辣的食物,少饮酒、少抽烟。
此外,夏天大量流汗会引起盐分大量流失,使血液中形成胃酸所必需的氯离子储备量减少,从而影响胃液中盐酸的生成,不利于铁和钙的吸收,所以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盐。补水汤茶饮料是个不错选择。汤类含有大量的水分和钠、钾、镁等有机盐,而茶水可生津提神,减轻疲劳。不过,这些汤茶热着喝才最能起到解暑的功效,因为温热的茶饮能通过舒张汗腺将体表温度降低1~2℃,消暑效果远优于冷茶。
更多相关信息,还请您继续关注我们的官方网站,环球粮机网:http://www.worldl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