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流熏蒸是"储粮四项新技术"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它改变了我国仓库储粮害虫防治的传统熏蒸方法。然而,该项技术对仓房的气密性要求较高,若仓房气密性不好,不仅仓房内不能较长时间维持有效的磷化氢杀虫浓度,达不到理想的熏蒸效果,而且还有可能导致储粮害虫抗性增强和增加熏蒸成本。使用膜下环流熏蒸技术可以较好解决这个问题。 |
一、试验材料
1、粮仓及粮食。选用一个中型仓的3个廒间18′18′4.5M进行试验,该仓中有一机三道的通风地槽。由于该仓不是新建的高大房式仓,其密封性能由于在仓内粮堆表面和仓墙表面用PVC膜进行密封而得到提高。门窗等处均有密封槽,可以用PVC膜密封。003号和002号熏蒸时间分别为14天和28天,001号仓作为对照仓。储粮为1999年进仓的稻谷,水分为11.9%,杂质为0.6%。熏蒸前粮温23℃,仓温23.9℃。
2、膜下环流管。膜下环流装置为工程塑料管,直径11cm,用电钻开孔,其开孔率为13.24%。按照膜下循环管道与通风管道相错的位置,即膜下管道安装在两通风道之间,而仓四周壁的管道相连成一个环。
3、试虫。仓内试虫选用两种类型的储粮害虫。第一种是敏感品系,采用米象、赤拟谷盗、谷蠹三种储粮害虫的蛹、幼虫和卵的混合虫态培养物;第二种是抗性品系,采用米象(抗性倍数 183倍)、赤拟谷盗(抗性倍数 8倍)、谷蠹(抗性倍数 262倍)三种储粮害虫的蛹、幼虫和卵的混合虫态培养物。
在膜下环流管布置好之后,用扦样器将试虫笼(共6个塑料盒,3个装敏感品系虫种和试料,另外3个装抗性品系虫种和试料)埋入粮堆下1.4m处。虫笼的上端连接PH3气体检测管口,并通到仓外。
4、钢瓶气。试验用钢瓶气由瓦房店春林化工厂生产,为2% PH3 、98%CO2混合气。
二.试验过程
1、熏蒸。在003仓使用一次性投药熏蒸,密闭14天;002仓采用多次投药方式熏蒸,即先使用一瓶气进行第一次施放,以后当浓度降低到70ppm后加放PH3 CO2混合气半瓶,直到28天;空白仓不做熏蒸。在熏蒸过程中要注意粮面PVC膜的鼓胀情况。
2、按时测定熏蒸期间的PH3浓度和粮温。
3、检查防治效果。
熏蒸结束后检查粮堆中的害虫密度,筛出的成虫装入培养室中培养,14天后记录死亡情况。另取回的实验粮样进行培养,待42天后观察,有无成虫出现。
取出虫笼,分出成虫和饲料分别培养14天和42天,观察有无下一代成虫出现。
4、检查熏蒸效果和残留。
不同的熏蒸时间对于PH3在稻谷中的残留可能会有影响。因此在熏蒸结束后, 对002和003仓的稻谷样品取样进行PH3残留分析。PH3残留量测定采用气相色谱法。
三、结论
1、膜下熏蒸可以很好的保持环流熏蒸中PH3的浓度,并可以较长期保持有效防治浓度。以003仓为例,浓度从400ppm下降到100ppm可达14天。在普通仓房非膜下熏蒸时, 400ppm下降到100ppm仅4天。
2、两种不同的熏蒸方式对抗性虫种和敏感虫种的成虫均有100%杀虫效果,对饲料中所有发育阶段的蛹、幼虫和卵都有很好的杀灭效果。样品经42天的培养后也未见活虫出现。
3、熏蒸结束后,原粮中PH3残留均低于国标允许卫生标准。
4、膜下环流熏蒸可以将PH3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仓房泄漏是损失PH3的重要原因,良好的密封是PH3熏蒸是否成功的关键,而使用PVC粮膜覆盖则是达到这一目的地有效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