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油因品质高,营养丰富,风味独佳,尤其是浓香花生油在生产加工过程中脱离化学加工,返璞归真,风味独特,香味浓郁,因此倍受人们青睐,成为广大消费者 欢迎的“绿色食品”。中国的花生产量仅次于美国,位居全球第二,产量约为1500万t,花生及花生油的贸易也十分活跃,全球的花生油贸易量每年约 30-35万t,其中我国花生油主要出口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等国家,香飘万里,价廉物美倍受各国欢迎。
由于花生油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人们对花生油的品质也越来越高。生产厂家在花生油设备和制作工艺上也不断改进完善。国家也制定了花生油国家标准 (GBl534—2003),适用于以优质花生仁为原料,经特殊油脂生产工艺制成的商品食用花生油,下表1为花生油质量标准摘要:表1 花生油质量标准摘要 项目 指标 透明度 澄清、透明 气味,滋味 正常无异味 色泽(罗氏25.4mm槽) ≤Y15 R1.5 水杂含量 ≤0.15 酸值 ≤1.0 磷脂,胶脂加热试验(280℃) 油色不得变深,无折出物 花生油的制取过程中,前四项指标,都可以在原料和设备上得以解决,第五项酸价指标,也可在原料及储存过程中针对性解决,第六项指标,主要是检测油脂的胶 质,含磷指标,在广大消费者直观的就是油起沫多,口感上有一种蛤味及一种黏口的胶质物。具体分析磷脂就是磷酸甘油脂的简称(也叫甘油磷脂)。植物油中的磷 脂含量随品种,产地,成熟程度的不同而异:含蛋白质越丰富的油料,磷脂含量越高,毛油中的磷脂含量随制油方法不同而异。花生毛油中的磷脂含油率为 0.6-1.2%。磷脂主要包括磷脂酰胆碱(PC,卵磷脂),磷脂酰乙醇胺(PE,脑磷脂),磷脂酰丝氨酸(PS),磷脂酰肌醇(PI),磷脂酰甘油 (PG)及溶血磷脂等。磷脂结构中的脂肪酸以不饱和酸为主,尤其亚油脂较多,此外还含有十六碳一烯酸及C20-C60的 多烯酸,故其化学性质不稳定,容易氧化酸败。磷脂酸(PA)在动植物组织中含量极少,但在生物合成中极其重要,是生物合成磷酸甘油酯的中间体,PA是油脂 中非水化磷脂的主要成分之一。磷脂溶于氯仿,乙醚,石油醚和苯等脂肪烃和芳香烃溶剂中,部分溶于乙醇。磷脂具有吸湿和吸水膨胀性,吸水膨胀后形成乳肽的胶 体溶液。水化脱磷脂(简称脱胶)就是利用磷脂的这一特性而将磷脂与油脂分离。磷脂即富有营养性又对油脂具有抗氧化增效作用,但它在油脂中存在是弊大于利, 会使油色变深,混浊,遇高温(280℃)时会焦化发苦,影响油品质和油脂深度加工;磷脂会造成油脂碱炼时发生乳化,脱色时使脱色剂消耗量增加,氢化时使催 化剂失效(中毒)。常规油质精炼时主要采用水化法,也可用磷炼或碱炼等方法,将磷脂从毛油中去除。未脱胶的植物油中含有不同类型的磷脂,大体分为水化磷脂 (HP)和非水化磷脂(NHP);他们的不同主要在于和磷脂酸羟基相连的官能团不同,HP含有极性较强的基团,例如胆碱,乙醇胺,肌醇,丝氨酸,所形成的 磷脂分别为PC,PE,PI和PS,上述这些磷脂的复合物,共同特征就是水接触形成水合物,且从油中析出。NHP含有极性较弱的基团,主要形成为磷脂酸和 溶血磷脂的钙镁盐,这类磷脂在毛油中含量不多,(约为HP的10%),很难用单纯的水化法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