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往年一样,今年晚稻收割开始以来,来自各地的“粮贩子”就在稻田岸边、晒谷场上、公路旁边活跃了起来。“粮贩子”开着卡车,向种粮农户、粮食专业合作社开磅收粮、装车运粮,直接从稻田由收割机收割下来的稻谷,因水分含量较多,农民们称“湿谷”,收购价每斤在1.08元至1.10元左右,也收购稍经晾晒的稻谷,收购价每斤在1.38元至1.40元之间。也有在田头估产后收购的,收购价格完全由买卖双方当场商议确定,实行现货现场交易,一手交钱,一手交稻谷。
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也有些“粮贩子”把从种粮农户、粮食生产合作社收购来的稻谷,不是去贩卖,也不是去加工成大米后再卖出去,而是经过烘干处理后又卖给了当地粮管所。
□记者 卢连明
种粮户为让烘干设备吃饱变身“粮贩子”
为探究竟,11月1日下午,记者由金山区朱泾镇农技中心干部吴宝忠陪同来到地处牡丹村沈庄7组的嵊哲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这就是“粮贩子”的烘干库点,水泥场地上晒满了稻谷,烘干机不时发出隆隆的声响,四位合作社社员不停地将一袋袋需烘干的稻谷放入传送带。合作社理事长施哲月说:现在快进入晚稻烘干高峰了,每天烘干机运作20个小时,可烘150吨稻谷。合作社有4台小型收割机,每天收割100亩,才50吨稻谷,为了让烘干机“吃得饱”,合作社就在本区朱泾、吕巷、漕泾和奉贤的庄行、柘林等地收购湿稻谷,经烘干后卖给当地的新农粮管所。在当地政府今年稻谷收购保护价还没出台之前,粮管所还预付给了施哲月一部分收粮款。据施哲月估算,扣除各种费用,每收购1斤稻谷赚2分至3分。
嵊哲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承包耕地3600亩,指导服务社员种粮1400亩,往年晾晒稻谷靠的是当地工业区厂区的场地、道路和部分村区的场地,比较分散,场地非常紧张,而且增加用工和运输成本,如果连续下雨,定会遭遇损失。去冬今春,施哲月在政府的支持扶持下,投资300多万元建了烘干厂,今年5月投入使用后,烘麦子300多吨,效果不错。
镇农技中心吴宝忠介绍,全镇秋季晚稻种植面积为33000亩,现只有3个小型烘干点,日烘干能力不足250吨,远远跟不上。靠晾晒场地又不够,到烘干厂烘干能力又跟不上,就是给烘,烘一斤为0.12元,加上运费成本更高,许多农户都舍不得。农民把收割下来的湿稻谷直接卖给“粮贩子”既省事,又收现钱,也不担心天下雨。
施哲月面临刚刚建起来的烘干厂生产能力放空,非常着急,于是就外出收粮当起了“粮贩子”。他算了一笔账,如果能做到急烘和储藏后烘结合起来,烘自己合作社生产的稻谷3000吨,烘收购稻谷3000吨,就算赚到二三分钱一斤,合计为10多万元,但增加了烘干量,前后可烘一个月,但全年11个月的烘干能力还是放空的,投资如何收回,施哲月也很无奈。
据该区农林办主任杨忠弟介绍,目前,全区秋季晚稻总面积为26.4万亩,烘干能力为800多吨,有10多个烘干点,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区,计划至2015年烘干能力发展到3000吨左右,如果有上级的专项扶持资金,烘干库点建设的步子就会加快。他说,到目前为止,今年的秋收老天还算帮忙。
预约登记、免费烘干、交售粮食一条龙
【按语】像嵊哲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施哲月那样做“粮贩子”的确是个例,多数的“粮贩子”还是很现实的,有的只做稻谷买卖生意,这边买进那边卖出;有的收购湿谷后,回去晒干加工成大米再卖出去,可以赚得多一点;也有为数不多的小型粮食加工企业收购稻谷自行加工自行销售。但无论是何种“粮贩子”,以何种形式收购稻谷,种粮户考虑最多的是出售方便,没有风险,能赚到钱,无论是经济较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的农户想法都一样。
今年,松江区秋季晚稻种植面积为17万多亩,其中,浦南地区的叶榭镇就有4万亩,全区在油墩港、泖港、新五、新浜、叶榭5个粮库设有烘干收购库点,烘干能力为2000多吨,叶榭镇烘干能力为410吨,并集中在泖港粮管所和叶榭粮管所,可满足70%到80%稻谷烘干的需求。叶榭又是家庭农场比较多的镇,全镇共有325个家庭农场,承包粮田34000多亩,占粮田总面积的90%左右。主管农业工作的副镇长沈根华告诉记者,为满足家庭农场发展,维护种粮农户利益,按照区委、区政府要求,今年秋粮收购继续推行订单收购及预约烘干工作。储备粮收购按照家庭农场秋粮种植面积及今年储备粮轮换数按比例均衡分摊,以合同签订数为准,并在每个家庭农场经营者交售卡上明确交粮数量;收购价格以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收购期内最高挂牌结算;免费烘干稻谷,并享受每吨25元运费补贴。稻谷实际水分低于标准规定(14.5%),每低于0.5个百分点增量0.75%;实际水分高于标准规定,采用分段扣量计算,即水分在14.5%至22%之间的部分扣量比例为1:1,水分在22%以上的部分扣量比例为1:1.35;稻谷水分超过28%的适当收取烘干费用。考虑到粮食部门烘干能力还不能完全满足烘干需求,又要保障农业生产茬口安排,减少烘干排队等候时间,稻谷烘干一律采取到所在镇和街道政府部门预约登记的办法。即便是没有签约的种粮散户,自愿到国有粮库交粮的,也可预约登记免费烘干稻谷。
尽管如此,该地区仍然存在烘干点少烘干能力不足,路远、运输不便等问题。如该镇的同建村因预约烘粮排队等候时间长和运输等原因,也使一部分农户把稻谷卖给了上门收购的“粮贩子”。
建可综合利用的中小型烘干库点好处多
奉贤区农委负责粮食生产的王桂龙告诉记者,今年,全区秋季晚稻种植面积为14.5万亩,可目前稻谷烘干能力只有800多吨,共计有13个小型烘干点,除区农机管理站、区粮种推广中心两个烘干点外,其余11个均为村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今年,市、区、镇三级给予谷满香粮食合作社扶持72万元,自筹资金50万元装备了30吨烘干设备,目前正在紧张安装之中,估计很快将投入使用。
据王桂龙透露,奉贤区已制定了粮食烘干3年建设计划,总投资将达3600万元,以粮食生产大户为主,在机插秧、育秧点建设的基础上,新建25个粮食烘干点,新增烘干能力1800吨,加上原有的可达到2500吨到2600吨,这样做,一方面可提高农机库点的综合利用率,另一方面可方便种粮农户就近烘干。尽管如此,还不能完全满足全区烘干需求,如遇灾害性天气,还会造成粮食损失。
走进嘉定区华亭镇北新村粮食合作社的烘干厂区时,只见一辆装满稻谷的卡车直接开上地磅称重,合作社工作人员马上取样测水分,几分钟后卡车便开到了烘干房进行烘干。合作社负责人陈忠兴告诉记者,今年,合作社秋季晚稻种植面积为3335亩,到11月7日,已收割2100亩,一边收割一边烘干,估计不到一周就收完烘完了。记者看到,在厂区东边的场地上,一大堆育秧的秧盘堆放得整整齐齐,陈忠兴说,这烘干厂区是育秧的最好场地,每年育秧3300多亩。该区粮食良种繁育中心也设在华亭镇,据介绍,该中心水稻种植面积为3600亩,在烘干厂里不但烘良种稻谷,还堆放良种,又作为农机仓库,在场地上育秧。
镇农办主任陈卫亮对记者说,华亭全镇种植的12500亩水稻已做到了全程机械化,通过对收割机的改装,稻谷可直接上卡车,开车上地磅称重后直接进烘房,全镇6个烘干库点烘干能力达600多吨,每天收烘1000亩水稻,基本上看不到在场地上晒稻谷的。合作社种植户种的粮食除口粮外都卖给了粮管所。我们还利用烘干库房储藏稻谷500多吨。
【按语】由此可见,秋收时节“粮贩子”的出现不是一个偶然现象。烘干能力跟不上可能是一个主要原因,过去,多数是种粮散户,各自晾晒,各显其能,还能对付,但遇上连续阴雨天气,带给农户的损失可想而知。如今多数是规模经营和种粮大户,在没有晒场,烘干又无法满足的情况下,种粮户选择“粮贩子”也就不奇怪了。烘干点少,距离远,即使有补贴,也给农户很大不便。而且,无论是夏粮还是秋粮的收购时间都比较集中,农业生产茬口不等人,不允许农户在粮食烘干上占去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区县之间在扶持政策和服务上存在的差异,也会给周边地区种粮户产生想法,以致采取哪里合算往哪里跑的做法。再说对于多数烘干厂家库点来说,都存在着大多数时间放空的现实。
综合上述原因,部分镇村干部建议上级有关部门多支持扶持发展可综合利用的中小型烘干库点,在给予政策扶持的同时,规范管理。在粮食种植大户中加快发展烘干能力,既方便农户就近烘干,又节约烘干成本,还可保障丰产丰收,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如何加快粮食烘干库点建设步伐,如何充分利用烘干库点的库房和场地等优势,综合利用,发挥潜能,也应该是各级农业管理部门认真研究和解决的一个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