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房式仓的类型与构造 房式仓可分为平房仓、拱形仓、楼房仓等几类。 1、平房仓 平房仓是我国建造最早、总容量最大的一种仓型。它的平面为矩形,大多为砖混结构的单层仓房,适合于储藏散装与包装粮食。屋顶承重结构主要有木结构、砖拱砖壳、砖拱架、混凝土拱架、钢筋混凝土组合屋架、钢筋混凝土门式钢架、轻型钢屋架、钢筋混凝土折板等。 70年代以来,平房仓突破了苏式仓的建设模式, |
经过几个不同时期的建造和改进,目前仓房形式和大小均不统一,尚未标准定型。但是随着粮食机械化的应用与普及,平房仓的跨度、长度、粮食堆高都在提高。现在新建平房仓的最大跨度已经达到30---36米以上,标准长度36米,粮食堆高在6米以上,仓房具有较大的有效面积和负载仓容,隔热防潮性能良好,并配有粮温检测,机械通风,环流熏蒸杀虫系统,为安全储粮提供可靠的保证。 |
平房仓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仓容可大可小,且可分隔,散装包装皆宜;适应面广,造价低,构造简单,施工简便,建设周期短,发挥效益快。从今后相当长的时间看,仍将是我国的一种主要仓型。另外,棉籽受压结块不易流动,蓖麻籽含油量高,经受不住高层堆积的压力,这类原料必须采用平房仓或楼房仓储存。平房仓的缺点是:粮食堆高有限,占地面积大,粮食进出仓困难,周转费用高,劳动生产率低,劳动条件差,其密闭性要比筒仓差。因此,散装平房仓适用于中长期内土地利用不太紧张的长期储备仓,包装平房仓适宜城市供应库和加工成品仓,也可作为中转库点内当进出不平衡,输出货位堆装不下时的调节用仓,用于储存待运的包装原粮和成品粮。多品种小批量的储存仓也宜采用平房仓形式。
平房仓的结构有以下特点:
(1)地坪。过去采用过木地板、青砖地坪、水泥地坪,现在多采用混凝土地坪,防潮层为二毡三油、二层玻璃丝布加三层乳化沥青、冷胶防水涂料等,可以较好的防止地下水的侵入。如无锡50型散装仓采用木地板,无锡54型A散装仓采用砖加两层油毡再加10cm混凝土砂土夯实;无锡54改良型B散装仓采用1.5cm沥青砂浆加3.5cm沥青混凝土再加15---20cm毛石混凝土。目前平房仓地坪有的地方采用(从下至上):素土夯实,15cm厚碎石压实,10cm厚C20混凝土面层随捣随抺,冷底子油一度,二毡三油,4cm厚细石混凝土随抺光。
(2)仓墙。散装仓的仓墙承受粮食的侧压力与屋架面载荷,应计算其承受的压力而确定仓墙厚度。粮食堆高不同,其仓墙厚度不同。一般采用:砖墙24cm、37cm、49cm厚,钢筋混凝土仓墙厚为15---30cm。对于堆高6米的仓墙,砖墙厚度为49---62cm,钢筋混凝土厚度为25---30cm。
对于仓墙的内外壁面,尤其是内壁面,要涂抺灰浆以改善仓壁的表面平滑度和防止潜藏仓虫,为加强仓壁的抗渗、防潮性能,可在仓壁上采用一毡二油、玻璃丝布加乳化沥青、防水砂浆、柔性防水材料等防潮措施。如目前内墙堆粮线以下防潮层由里朝外的作法为:1.5厘米1:3水泥砂浆打底,贴一毡两油防潮层,做冷胶涂料,同时焊粗砂,1.5厘米1:2水泥砂浆抺平,刮腻子,刷白色106内墙涂料二道。
(3)屋面。以前广泛采用的平瓦屋面,在檀条上钉木板,芦席抺灰,油毡上挂瓦。现在多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板,水泥膨胀珍珠岩、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加气混凝土块、玻璃丝棉等作隔热材料。外做防潮层,如三毡四油防水。
对屋面没有隔热层的旧式平房仓,生产中常进行改造,增设吊顶棚,如“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吊顶”及“双笆顶棚”等,以满足储藏需要。(四)地槽风道。地槽风道可采用自防水混凝土,外设防水层,或二布三油防水,确保地槽的防潮要求。
2、拱形仓 拱形仓是我国60年代大力推行的一种仓型,它实际上是房式仓的一种形式,只因屋顶用砖、钠筋混凝土砌筑而成,屋顶呈单向拱顶或双曲拱顶形式。拱顶仓可用于散装或包装仓,从结构受力考虑,多用于包装仓。 3、薄壳仓 又称壳顶仓,也是房式仓的一种形式。薄壳仓的屋顶与 |
平房仓,拱形仓有所差别,它采用矩形平面的双曲圆球面扁壳顶,或圆球面薄壳顶,但由于屋顶隔热处理不当,仓温较高,目前已很少建造。
4、楼房仓
楼房仓为二层或二层以上的房式仓,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用于包装储粮,它节约用地,便于利作机械,但造价较高,施工要求严格,可配合大、中型粮油加工厂设计时应用,适合于城市土地严重缺乏的场合建造。
(二)房式仓的储粮性能
房式仓中的平房仓应用最为普遍,其储粮性能有以下几点:
第一,跨度20米以上的大型平房仓,堆粮线4---6米,有较大的有效面积和负载仓容,可散装,也可包装,便于清扫、翻倒粮堆。
第二,适合于使用仓库机械。由于仓库面积和仓顶空间大,仓内不设隔墙,前后檐墙有较多而宽大的门,粮食的装卸均可采用移动式机械设备操作。房式仓进出粮操作见。 第三,采用移动式隔仓板,可以按实际情况,随时隔成大仓或小廒间,以适应多品种粮食储存的需要。对种子粮的分类储存更需要间隔。 第四、加强了防潮性能。地坪使用沥青砂浆或沥青混凝土铺筑,仓墙进行防潮处理,提高了仓房防潮抗渗的效果。 第五,在干燥与寒冷的季节里,最好的方法是通过仓库门窗的自然通风来降低粮食内部 |
的温度,通常房式仓的窗户面积大约是地面面积的4%---6%,而且所有窗户都能打开,门也完全可以打开用来通风,门的面积通常为仓房地面积的5.9%,门的数量多,一方面便于输送设备的进出,另一方面亦可作为通风的孔道。大跨度房式仓,一般两侧都开门,有的山墙处也开门,门的尺雨增大,宽约2.4---3米,高约3---3.6米,要能满足粮食堆高6米的需要。仓房门窗较大,又是对开的,则通风性能良好,在春天气温上升之前,门窗应是密封的,减少仓外湿热空气对储粮的影响。
第六,房式仓隔热性能差。房式仓包括平房仓、拱形仓和薄壳仓是向平面发展,而不是向空间发展的仓型,其仓顶和侧墙的受热面积较筒仓的大。房式仓墙壁厚度通常由49---62厘米的砖墙逐渐过渡到装粮线上的24厘米墙,R0=0.913米2.度/瓦,已能满足我国一般建仓上夏季对仓墙传热阻的要求(R0=0.756---0.814为宜),但是仓顶的防热性能较差,以前大型房式仓均用双坡单层瓦顶,都是传热面积大而热阻小。经测定37厘米墙传入的热量为11.44瓦/米2,而屋面传入的热量达到185.73瓦/米2,房式仓屋面传入的热量比仓墙传热高出16倍之多。这样特别在高温季节容易引起房式仓仓温过高的现象,南方地区大型房式仓在夏季的仓温都比较高,仓内屋面下的温度要高出仓外2---4℃,最大可高到6℃,在离仓内地坪5米处的仓温仍高出1---2℃,突出的高温在房仓屋脊三角形的部位,热量积聚可使夏季仓温达到45℃,粮堆上方1米处的仓温可达40---41℃。房式仓由于隔热性能较差,而出现的夏季过高的仓温,在储存粮食时必须予以足够注意。目前新建的平房仓已经注意对屋面采取隔热措施,以减少屋面的传热量。如在屋面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板上,增设8---10厘米厚的水泥珍珠岩保温层,然后再外做防潮层。各地对改进原有仓房的隔热性能,取得许多成功的经验,其效果显著。常用作法是:一种是利用隔热材料填充挂瓦条之间以增加热阻减少传热,隔热材料可以采用沥青砻糠、石灰木屑或粘土稻壳;另一种常用办法即在屋顶下加设顶棚(即天花板),一些地区采用苇箔平顶(R0=0.779米2.度/瓦)后,比没有加设顶棚的仓温(37℃),降低3---4℃,具有较好的隔热效果。更好的办法如山东的“双笆顶棚”和自然低温库的“泡沫塑料吊顶”等。
第七,密闭性能差。房式仓门窗多,屋顶气密程度不够,熏蒸时毒气容易渗漏散失,气调时容易泄漏。因此在进行上述技术操作时,必须对房式仓进行气密改造,或对粮面进行“一面封”,以提高仓房的气密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