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热入冷藏的通风效果 (一)粮温 据河南灵宝501粮库试验结果表明:1、机械化程度高的出仓冷冻再转仓冷藏。2、地下仓小麦热入冷藏采用通风冷却的方法能有效地达到储藏低温指标15℃以下。 地下仓热入储藏小麦温度的变化规律总的呈现着粮温下降缓慢,粮堆中心部位变化极微。在粮堆表层,热入初期平均温度高达33℃,储藏5个月后,进入11月份,由于受到外界气温的影响,球壳顶隔热性能不够完善,表层粮温随着气温的下降而逐渐降低至23℃,下降了10℃。而在6米、10米深处的粮温由于粮食导热性和温度传导性的特点,储藏5个月后为18℃,下降2.5℃。 |
冬季采用机械通风的方法,使粮温迅速降低,其下降幅度表层底层大于6米、10米深层。一直下降到表、底层平均粮温均为7℃,6米、10米深处平均粮温为11---12℃为止,停止通风。停机后一段时间,由于仓内导热和对流两种热传递的共同作用,最后达到整个地下仓均处在15℃以下的储粮低温指标。
(二)水分
由于地下粮仓属于较为理想的密闭仓型,热入期间水分变化十分稳定,除表层粮食热入初期的含水量为10.1%---10.6%,经过储藏5个月后含水量为9---10.7%以外,在6米、10米处的粮食以及底层粮食的含水量几乎为9%。
经过冬季机械通风冷却后,使得6 米、10米深处粮食及底层粮食均保持原有含水量9%不变,表层稍有增加。水分增加的原因主要是仓外大气温度与仓库粮食温度的温差大,风机选择时机不够合理,进行间歇通风而不是连续通风,致使通风后的湿热空气均自下而上的向粮堆表、上层移动,未能及时散发到仓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