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料经过预处理制成胚片或预榨后饼,由输送设备送入浸出器,用溶剂进行浸出,得到浓混合油和湿粕。
浸出设备
浸出工序的主要设备是浸出器,其型式很多,常用的有:平转式浸出器和环形浸出器等连续式浸器。
(1)固定栅底平转浸出器(简称平转)其结构职图2-32所示。
①进料装置由密封式螺旋输送机及重力门组成。螺旋输送机的螺旋轴上缺一段螺旋叶片,物料经密封螺旋输送机的前段输送到料封段,由于该处无螺旋叶片,推力减小,同时又受到重力门的阻力,因此在料封段将保持一段压得较紧的物料,从而阻止了浸出器内溶剂蒸汽的逸出。物料经过重力门推出沿垂直下料管进入浸器,此处喷入浓度较大的混合油使物料预先浸润,以增加散落性,减小粘结性,使用权不易结团,在浸出格内不致自动分级,从而避免了溶剂在浸出格内渗透时出现“短路”现象。
②浸出器壳体为圆柱形,上盖面上照明灯和窥视孔,壳体侧壁上接有循环溶剂管的进出口接管法兰。
③在壳体内有一个绕垂直中心轴缓慢转动的环形圆柱体,即称之为转动体。转动体被径向隔板分成若干个体积相等的扇形浸出格。在离浸出格下方2~4mm处有一环形的固定栅底,它主要由若干根不锈钢材质的栅条以同心圆形式排列构成。栅条的截面积为近似梯形,上大下小,如图2-33所示。栅条与栅条之间保证0.8~1mm缝隙,以便混合油溶液的渗漏。
整个栅底拼装后一般为320°~340°,有一缺口,以供湿粕下落。物料在栅底上随浸出格绕中心轴缓慢移动,循环喷淋的溶剂或混合油由浸出格上方喷淋管洒下,对物料进行喷淋和浸泡,然后从料层中渗滤下来,通过栅底缝隙流入下面的混合油收集格内。与料胚多次接触后浓度较高的混合油经过浸出器内帐篷式过滤网滤去所含细粕屑后,用泵送至混合油暂存罐。经过多次喷淋浸泡后残油很低的湿粕由栅底的出粕口落下,由出粕螺旋输送机送至湿粕埋刮板输送机,由它送往湿粕脱溶烘干工序。
④转动体转动由传动装置驱动。为了改变转动体的转速以适应不同的浸出条件,其传动方式可表示如下:
⑤新鲜溶剂和混合油的喷淋系统采用“喷淋——沥干——喷淋”的间歇大喷淋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喷淋系统由18个浸出格、6个集油格、1个出粕格、5个混合油喷淋管和1个新鲜溶剂喷淋管组成。其相互位置见图2。34。
新鲜溶剂由虹吸式间歇大喷淋装置经喷淋管e喷入浸出格14中,与经过多次喷淋-沥干后含油量已经较低的物料中,进行冲洗以使粕中残油降至最代。湿粕经15、16浸出格部位进行最后沥干,含溶剂量较低的湿粕即在17浸出格部位卸出并送至湿粕处理工序。卸粕后的空浸出格在18浸出格部位待装物料,转至1.2浸出格部位重新进料。混保油的运动方向与物料的运动方向相反。新鲜溶剂经过料层渗滤后,得到浓度很衡的混合油,流入集油格Ⅵ。经5号抽出泵泵至喷淋管d,喷洒入料层,渗滤后浓度有所提高的混合油仍流至集油格Ⅵ。这样一直进行本各自循环,直到集油格Ⅵ装满混合油由隔板处溢流至集油格Ⅴ,隔板高度从集油格Ⅵ逐渐向集油格Ⅰ方向递减。待集油格Ⅴ装有混合油后再开4号抽出砂泵至喷淋管c,喷洒入料层,渗滤后浓度进一步提高的混合油流入集油格Ⅴ,装满混合油后再由隔板处溢流入集油格Ⅳ。如此类推,由集油格Ⅵ至Ⅲ混合油浓度逐渐提高。集油格Ⅲ的混合油用1号泵泵入进料管对入浸物料进行预先浸润,渗滤过浸出格的料层后流入集油格Ⅰ。由于该混保油中含粕粉较多,由2号泵抽出至喷淋管a,喷洒入料层渗透自滤,并经过设在集油格Ⅱ处的帐篷过滤器过滤,该过滤器滤网为100目/25.4mm。最后浓混合油自集油格Ⅱ抽出送往混合油处理工序。
若固定栅底平转浸出器转动体的转速为90min/r,根据上述溶剂和混合油喷淋系统,各段浸出时间分配如下:进料预浸段2×5=10min,浸出段12×5=60min,最后沥干段2×5=10min,出粕、空格段2×5=10min。
固定栅底平转浸出器的技术特征见表2-26。
表2-26 固定栅底平转浸出器的技术特征
固定栅底平转浸出器的生产能力可按下式计算:
固定栅底平转浸出器的操作要点如下。
A.开车前使浸出器及其附属设备空载运转,检查转动是否灵活。并检查各法兰联接部位是否严密,各管道及喷淋管是否通畅。
B.开车时首先开动送料埋刮板输送机,使存料箱进料,并使存料高度达1.4m以上。然后开动新鲜溶剂泵,从新鲜溶剂喷淋管向浸出格内进溶剂,使浸出器各集油格全部溢流装满。
C.开动浸出器,使转动体运转。
D.开动密封螺旋输送机,并开动1号泵,使用权溶剂喷入密封螺旋输送机垂直下料管。
E.开动进料埋刮板输送机,开始向浸出器内进料。
F.从浸出器上盖面上的窥视孔观察,首先装料的浸出格转动到哪一部位,即将该部位的溶剂循环泵开动,对物料进行喷淋。当存料浸出格转动到整个喷淋区的一半位置时,即开始补充新鲜溶剂。视物料接近出粕格时即开动出粕螺旋输送机及湿粕埋刮目相看板输送机,将湿粕送到湿粕蒸脱烘干设备去。
操作中还应注意控制以下工艺参数:a.浸出格装料量为料格的80%~85%;b.溶剂温度为50~55℃;c.入浸料胚温度为50~55℃,使浸出温度保持在50~55℃;d.喷淋段浸出格内液面应高出料面30~50mm;e.浸出器转动体转速一般为90~120r/min;f.料胚与溶剂之比(溶剂比)为1:0.1~1.1,根据入浸料含油率,控制混合油浓度为:
入浸料含油 混合油浓度 入浸料含油 混合油浓度
18%左右 18%~27% 12%左右 12%~19%
15%左右 15%~23% 8%左右 8%~13%
G.干粕残油率:大豆粕1.5% 以下,油菜籽、棉仁、葵花籽、花生仁粕1%以下,米糠粕为2%以下。
H.入浸料水分:预榨饼4%~6%,大豆生胚为6%~8%。
(2)环形浸出器 其结构如图2-35所示。
该浸出顺的主要工作部件是安装在环壳体内的框式拖链输送带,综由电动机通过减速机,再由链轮传动。在浸泡喷淋段和滴干段处壳体内装有固定栅板条,以便溶剂或混合油的渗漏。物料由进料斗进入浸出器,即在拖链的拖动下移动,首先在预喷淋浸出段受到浓混合油的喷淋浸润。在随后的流态浸出段,物料与混合油并流而下形成流态浸出。在水平段物料受到由循环泵泵入混合油的喷洒浸泡,栅板的高度差依靠溢流以实现逆流浸出。由第2个集油斗中引出最浓的混合油经旋液分离器除去粕末后送往混合油处理工序。物料继续拖动至弯曲段,受到上部喷下混合油的逆流接触,并由于料胚被逐渐翻动,比较松散而有利于溶剂渗透。物料最后受新鲜溶剂冲洗后进入具有3°~6°倾斜度的滴干段,由于湿粕的自挤压作用和料粕的翻动,有利于滴干,降低湿粕残油和所含溶剂。在出粕口处,由于固定栅板条断空,湿粕自然落入出粕口卸出。有些环形浸出器,为防止发粘的湿粕卸料困难,在此设有一个拖链振动装置。更多粮油机械相关信息,还请您继续关注我们的官方网站,环球粮机网:http://www.worldl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