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报废的食用油精炼油设备榨螺可知,各部位的磨损程度不一样。一般情况,压榨油料部位磨损严重,尤以出饼口与螺旋输送油料推进面为甚。这种磨损状态是由食用油精炼油设备榨螺的工作条件所决定的。
食用油精炼油设备榨螺位于榨膛中,当食用油精炼油设备榨螺轴旋转时,油料被推动向前,因榨油机榨膛与食用油精炼油设备榨螺间的空间逐渐减少,油料的体积不断被压缩而榨出油液。大中型号食用油精炼油设备榨螺是由多节组成的,小型号的食用油精炼油设备榨螺则为一个整体的螺旋轴。
沿食用油精炼油设备榨螺全长方向可分为三个不同区域,即进料区(甲区),预榨区(乙区)和压榨区(丙区)。油料首先送人甲区,此区内榨膛压力较小,油料以松散的颗粒状存在,故甲区食用油精炼油设备榨螺磨损较轻。进入乙区后,榨膛压力增高.油料塑性变形加剧并开始渗出油液。油料与食用油精炼油设备榨螺间的磨损加大,尤其是螺旋送料面的棱部金属明显被磨掉。在丙区内,食用油精炼油设备榨螺与榨膛之间的空间体积变得更小,压榨力很大,料渣与砂粒被压缩成坚硬、致密的块状,在高压下碾压磨损丙区食用油精炼油设备榨螺表面。经对压榨5吨花生果后丙区食用油精炼油设备榨螺表面磨损测量分析,螺旋推料面棱部已呈烦斜状磨平,失去推料作用。出饼口锥面沿轴向磨成凹坑状贯穿与之配合的出饼圈,单边最大磨损量为2~3毫米。
对食用油精炼油设备榨螺的失效分析表明,甲、乙、丙三区的磨损程度相差很大。当丙区食用油精炼油设备榨螺磨损报废后,甲、乙区仍可继续使用。若提高丙区的耐磨性,则可延长整个食用油精炼油设备榨螺的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