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工业化的茶籽制油业起步于七十年代初,据统计,迄今全国t年的茶籽产量约在300万担左右,而目前已被利用的仅占1/4。其中约有80%左右的茶籽采用ztzy型榨油机制油工艺。
一、ztzy型榨油机在茶籽制油业中的特点和作用
ztzy型榨油机是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螺旋型机械榨油机,近年来推广较快,因其安装方便,结构紧读,出油率高享誉制油业。从茶籽制油的工艺框图看(见图1),zx1U型榨油机的主要轴机也仅仁壳分离机、破碎机和蒸炒设备三种,且结构简单,只要有机械加工能力的厂家,甚至可以自己生产,因此,很适宜于贫困山区和乡镇茶厂发展茶籽制油业。
ztzy型榨油机主要是由进料装置、榨螺、榨膛、机座及齿轮箱五部分组成,在榨茶籽的过程中,依靠榨螺螺纹的旋转将巳蒸炒过的茶籽推向余隙容积逐渐减小部分,使料坯受挤压,并不断打开料坯之间的油路,达到出油的目的。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利用ztzy型榨油机制茶籽油能有效地降低饼粕的残油率,一般能达到小于7%,同时,由于茶籽在榨膛内的停留时间较短(一般约30-45s)饼粕内蛋白质变性小,有利于饼粕的再利用,还有一点就是其动力消耗少,一台日处理茶籽4-5吨的ztzy型小型榨油机只需配备7.5KW的动力即可正常生产。
二、结构改进方案讨论
ztzy型榨油机作为一大众的精炼油设备,在应用于茶籽制油业时,有些部分的结构并不十分理想,我们经过几年的实践证明,一合理改装榨膛对提高茶籽出油率具促进作用,好的甚至可提高出油率1-2%左右,这无疑是一可喜的发现,现就榨膛部分的条排和圆排改进方案作一讨论。
1、条排的改装:
ztzy型榨油机共有24根条排,为一长112mm的长方形钢条,其中一侧磨去少许,约0.42mm深,当它们均匀地排列于条排骨圈内时,肩并肩之间就各有0,42mm的间隙,即为油路,由于茶籽油的粘度较大,实际上就常出现油路被料渣堵塞的现象,对此,可设法改变条排的排列方式,变“肩并肩”排列为“背靠背”排列(见图2),这样可发现能明显改善出油效果.
2、圆排骨的顺序变化实验:
圆排是组成ztzy型榨油机的榨膛的主要零件,共17只,其中9#,17#为推白头,即内径周没有曲线锯齿,其余15只均为榨圈,内径周有曲线锯齿,17只圆排的右端面均有220条深0.42mm的径向浅槽,为排油用。各圆排在榨膛内的位置一般应是固定的,但实践表明,若将Pa件一8幼圆排与条排骨的排列与改装10#-16#圆排进行部分调装,我们就发现对提高出油率有一定作用。
三、可行性侧算
我们知道许多在技术上可行的东西,于实际应用中并不可取,其原因除加工能力等客观条件外,重要的一点是经济效益。那么ztzy型榨油机生产茶籽油的情况又如何呢?表I所列的经济核算可得出这样的结论:本工艺在实际上是可行的,如除去税收、折旧等费用,每天每台的利润也在600-7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