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亩产600公斤的水稻,要按照种植面积的2-3%配套晒场,然而一台10吨干燥机的干燥能力相当于10亩左右的晒场。稻谷得到及时干燥,水分受到严格控制,可以有效改善稻米品质,提高水稻生产附加值,“湿谷和干谷每斤之间的价格差异最少也在5分钱,最多能有3毛钱。”
其实,机械烘干的优势早已被我省农户熟知。1991年洪灾后,河南省第一个烘干厂在周口建成,最初周边不少农户都抢着去那烘干粮食。然而,除了要支付烘干费以外,他们还要支付往返烘干中心的运费、人工费,烘干前后粮食的收集、分装、称重也将增加不少时间和人工成本,最终农户还是愿意选择收完即卖。
目前我省已有65个县区购进了烘干设备,但多数应用在粮食收储企业和农垦系统,主要目的是满足内部烘干粮种所需,不对外提供粮食烘干机服务。”由于购买和运行成本高,对场地和配套要求多,技术要求细,设备利用率较低,烘干机并不适宜一家一户或者几家几户购买,“但大户或合作社购机,必然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然而,目前我省种粮大户和大型合作社的烘干设备保有量并不乐观。除了经济因素,究竟还有什么制约了其推广?“虽然我国的粮食烘干机保有量每年增长50%,但粮食烘干机企业也成倍增长,其中不乏粗制滥造的产品。个别只租一间1000平米厂房、投入一百万元的企业,生产出的产品很难保证质量,“这些鱼龙混杂的企业,把质量不过关的设备输入市场后,让不少农民对粮食烘干机失去信心。”打开市场的关键在于规范市场,如果能由相关部门出面,成立专业协会并制定标准,烘干机械在我省的推广必然能“提速”。
更多粮食烘干机相关信息,还请您继续关注我们的官方网站,环球粮机网:http://www.worldl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