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粮食烘干已走过了40多年的历程。50年代由粮食部引进了原苏联库兹巴斯干操机,但该机型处理量较小.大部分高水分粮食仍靠人工晾晒和翻倒解决。其后仿照库兹巴斯供干机原理〔工艺),在城市建造了一些烘干塔,处理量大幅度增加,但是由于建造烘干塔投资大,动力和燃料消耗多,未能普遍推开;60年代开始进行了圆筒烘干机的试验、制造和应用工作。70年代面向农村开始进行了圆筒烘干机的试制、培训和推广工作,80年代集中搞了流化烘干机和圆筒供干机的标准化定型工作。尽管烘干技术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我国烘干技术与外国差距仍很大。进一步完善干燥条件,寻找新的粮食干燥方法,强化粮食干燥过程,保证烘后粮食品质,降低粮食烘干机能耗和烘干费用仍是研制、设计粮食供干机的长期任务。
一、粮食烘干机的研制和发展方向
1.粮食烘干机的生产能力要大 目前权国设计制造粮食供干机生产能力均不大于I5吨/小时。今后需研制处理每小时20-30吨以上的粮食供干机。
2.要设计一次将高水分粮食的水分降低到安全标准,要求降水幅度一
次达10%以上,为此有两条途径可供选择:组合多个粮食烘干机串连使用,但需基本建设投资大;设计高效能粮食循环烘干机。 3.粮食干操过程机械化或半自动化的粮食供干机。 4.高温快速干燥处理大批量高水分粮。
5.研究无污染燃烧煤为干燥介质的烘干机是主要方向,这需研制蒸气间接加热粮食的蒸气烘干机或使用空气换热器的粮食烘干机,或研制新型炉灶的烘干机。
6.农村粮食供干机将是多型、多功能、小巧、灵活、操作简便、价格低廉,并能保证粮食供后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