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加换向段
- 2.增加气流量
- 3.采用薄粮层
- 4.降低热风温度
- 5.采用缓苏工艺
粮食烘干机在设计时为了减少内外粮层的水分梯度及谷物内部水分梯度,采用了降低热风温度,即降低干燥强度,使谷物内的水份梯度降低,减少应力裂纹。同时,为了提高干燥速度,实现干燥均匀性,采用增加气流量和薄粮层干燥原理等措施。
1.低温的效果
烘干时,要求干燥介质温度不能太高。例如,淀粉加热温度在60℃以内;蛋白质热变性的起点温度约为50~55℃;脂肪在70℃以上开始部分分解;酶最适合的温度是40~50℃,温度继续增高,其活性开始下降,在80~100℃其活性全部停止,同时,如果介质温度太高谷粒内水份梯度增大,使其产生裂纹。
2大风量的效果
干燥时热风的作用是给干燥对象以热能并在热能的作用下排除谷物内的水份。所以,在不损害粮食品质的前提下,通过大风量给予谷物较多的干燥热量。粮食烘干机的风量为每百公斤0.278立方米/s,增加了38%。同时大风量也是实现薄粮层干燥的一个必要条件。
薄粮层干燥即是所有的谷粒都接触同样温度、湿度的介质,以同等程序干燥。就是说使排风面的干燥曲线与送风面干燥曲线趋于一致,这便是干燥的相似性。采用薄粮层干燥,粮层阻力小,配以大风量使烘干以最短的时间达到干燥的相似性,从而使干燥迅速,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