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可适于正常生产作业的环境条件;
(3)保证品质前 提下的合理降水幅度;
(4)烘干质量(破碎、烘伤和焦糊)的限定指标;
(5)烘干机自动 控制方式和水平;
(6)设备的可靠性(故障率、安全性能);
(7)设备的单位造价、作业 成本和热耗指标;
(8)空气污染(烟气排放)、粉尘与噪音是否符合国家标准等。对现有 的粮食烘干技术标准完善和修订,一方面,可对粮食烘干机的生产厂家进行规范设计和制造 ,另一方面,可对各家的粮食烘干设备进行公平、公正的考核。在此基础上,可对符合技术 标准的生产厂家发放生产许可证,从而加强对粮食烘干机市场的管理,杜绝“无序竞争”、 “以次充好”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2 2 加快对粮食烘干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切实提高粮食烘干机的控制水平 由于粮食干燥过程中可变参数较多,我们既要保证粮食的烘干质量,同时又要简化自动控制 系统,因此,粮食烘干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和开发难度较大。我们应抓住其中的主要参数, 如粮食进出水分含量、出入口温度等,可首先在现有粮食烘干机自动控制方式的基础上,努 力提高关键装置(如在线湿度传感器、排粮口调速装置等)的质量和性能,开发符合我国国 情的粮食烘干自动控制系统。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借鉴国外先进的粮食烘干自动控制技术, 如国际上较为流行的自控方式是通过测量干燥废汽流量和温湿度进而调整进入干燥机的热量 ,以实现对粮食干燥的自动控制。通过合理的消化吸收和引进,实现对国内粮食烘干机的 粮食进出水分和温度及流量、干燥介质温度和流量等进行多方位控制,研制开发出高性能 、智能化的粮食烘干自动控制。
2 3 根据粮食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合理确定粮食烘干技术参数,确保粮食烘后质量 在烘干前应严格按不同的品种、等级、籽粒大小、水分含量等差别进行分类保管,杜绝“混 收混存”现象,在烘干时应全面了解需烘干粮食的实际情况,并根椐烘后粮食的市场需求, 客观合理的研究确定干燥介质温度、流量、停留时间、缓苏时间、冷却后风量和时间等粮食 烘干技术参数,以确保粮食烘后品质。如干燥实验证明,一般出机粮温50℃以下,对玉米色 泽、味道影响不大;出机粮温在50~60℃时,玉米色泽变淡,原有香味大为减少;60℃以上 ,玉米发灰,失去原有甜味。为了避免高温对玉米品质的影响,重要的是要考虑粮食在烘 干过程中籽粒所受的温度(即粮温)。要根据烘后粮食的用途,合理选择干燥介质温度,如 对于磨粉和食品工业所用的玉米,在进行干燥时不能使粮温超过45~54℃,最高不超过60℃ ;对于淀粉工业用玉米,粮温允许为45℃;而对种子粮,粮温不能超过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