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烘干机械化发展概况:国外粮食干燥机械的研究起步于40年代,到50?/FONT>60年代基本实现了谷物干燥机械化,60?/FONT>70年代谷物干燥实现自动化,70?/FONT>80年代向高效、优质、节能、降低成本、电脑控制方向发展,同时不断开发新工艺、新机型、新能源,在烘干质量上也得到重视。 粮食干燥机在美国、独联体、日本等国家应用比较普遍。在美国主要的机型有中、小型低温干燥仓及大、中型高温干燥机,以柴油和液化气为热源,采用直接加热干燥。设备中一般具有:料位控制,风温控制及出粮水分控制系统。 在独联体,大都形成了工厂化生产,有较完善的自控系统,其谷物干燥机型以大、中型居多,为高温干燥方式。较普遍地应用干、湿粮混合加热干燥工艺(又称分流循环干燥工艺),具有一次降水幅度大、节能和干燥质量好的优点。干燥中采用的热源是柴油和煤油,为直接加热干燥。 日本粮食干燥设备是从二战后发展起来的,主要发展适于干燥水稻的中、小型设备。机型有:小型固定床式谷物干燥机,中、小型循环式谷物干燥机及大型谷物干燥机等。采用的热源是柴油和煤油,少量采用稻壳为燃料。在各干燥设备中大都装有较完善的自动控制系统。 我国粮食干燥机械的发展是从解放初期仿制日本、苏联等国外的干燥机开始的。由于结构复杂、耗用钢材多、造价高,不适合当时农村的经济和体制状况,仅在大型农场和粮库有所应用。70年代广东省农机所等科研单位开始开发研制适合我国的中、小型干燥机型。广东省农机所研制成功了采用直接加热的5H?/FONT>0.5型堆放式干燥机;山东省农机所研制出间接加热的5HJ?/FONT>0.5型简易谷物干燥机等共10多各品种,它们大多适用于农场生产连队和农村生产队使用。80年代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开始进行改革,研制的干燥机械大多向多用化、小型化方向发展。1981年由农业部南京农机化所在苏北组织了全国13种机型粮食干燥设备的生产对比试验,初步推荐了一批机型。在此期间,与干燥机械密切相关的干燥热源的研究也取得了进展,相继研制成功了热煤气发生炉、低热值汽化炉、稻壳煤气发生炉、固体燃料煤气发生炉、无管式热风炉、液化气热风炉和太阳能干燥装置等。
更多粮食机械相关信息,还请您继续关注我们的官方网站,环球粮机网 http://www.worldl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