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杰介绍,近年来,我国粮食流通事业不断发展,但也存在着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管理粗放、数据失真等亟待解决的问题。江苏是“国家粮食信息化试点示范省”和“国家信息化建设重大工程示范点”,并被纳入“国家粮食储运监管物联网应用试点工程”。
去年底,国家粮食局、江苏省粮食局和航天信息[-2.08% 资金研报]公司,签署了“物联网技术在粮食流通行业示范应用与推广的框架合作协议”,建成的“数字粮库”系统,可有效解决粮食收购信息准确采集与分析、粮食出入库作业自动化和舞弊识别、粮食保管自动化与智能化等难题。
粮食收购以次充好蒙混过关,储存藏隐患导致粮库过火,“转圈粮”骗取国家巨额粮补……近期,多地粮库频遭曝光,媒体报道直指粮食收储环节诸多“黑洞”。如何守好粮库、堵住粮食收储“黑洞”,是保证粮食安全必须解决的问题。
洪泽湖粮食储备直属库,是江苏省直粮库中最早的“数字粮库”之一。墙上的大屏幕显示着库区内粮仓的三维图像,鼠标轻点,其中一间粮仓的温度数据立马出现在屏幕上;分四层布控的120~140个温度传感器,每个传感器位置的温度都被实时显示。除了温度传感器,粮仓中还设置有湿度、压力、气体等许多粮仓专用传感器和自动化装置,各种数据一目了然。
“使用‘数字粮库’后,可以说每一粒粮食从运输到入库再到保存,直至出库销售,都能跟踪查询。可以真实、快捷、省力地获取粮食数据,并确保每一粒粮食都安全可追溯。”粮库主任王学权指着监控屏实时传输视频图像介绍说。
“从前,每到粮食收购旺季,粮库都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既增加劳动成本,还存有安全隐患。如今,‘数字粮库’仅需从前1/10的人力,便可以实现对粮食的入库、调拨、出库、盘点等环节的全程监管。”粮库管理人员说。
2012年5月,航天信息公司与江苏省首批16家粮食物流中心、中心粮库集中签约,正式启动“数字粮库”系统,试点利用物联网技术保证粮食仓储及运输安全。2013年,江苏累计完成29个的“数字粮库”建设。
“国家储备粮安全是实现粮食安全的重中之重。‘数字粮库’是粮食流通产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之一,它既可以客观、真实地反映粮库信息,也可以提高效率,更重要的是减少、避免失误和差错,切实保证储粮质量,为粮食安全提供更好保障。”陈杰颇有体会地说。
更多粮食输送机相关信息,还请您继续关注我们的官方网站,环球粮机网 http://www.worldl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