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
烘干机专家家解读国内粮食烘干机产业未来的发展大方向
用机器代替人工干燥粮食在以前只是一种设想,现在这种设想已经成为了现实,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推广机器烘干粮食的方法,我国自然也不例外。国内最早出现的粮食烘干机基本上都是进口产品,即时是在国内生产出来的产品也大都是引进国外的技术。进口粮食烘干机虽然技术先进,性能强劲,但价格较贵,不符合国内用户的需求,国内用户需要的是那种经济实用的小型粮食烘干机。
我国粮食烘干机行业的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在国人的不懈努力下,目前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我国粮食烘干机产业要想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就一定要从根本问题着手,要不断努力升级设备,加强技术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在国际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最近几年,国内的粮食烘干机用户呈现直线上升趋势,为了加深大家对设备的了解,今天我们来了解行业专家为大家解读国内粮食烘干机产业未来的发展大方向。
1.应用先进测控技术,实现干燥过程向自动化或半自动化方向发展是我国粮食烘干机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2.加快粮食烘干机械生产企业的改制、改组、改造,解决生产企业多、生产规模小、产品成本高、经济效益低问题,使粮食烘干机械生产集中度和专业化程度有较大提高,推动国内外市场开拓和产品售后服务体系建设,真正形成有实力的企业技术创新基地,带动全行业技术、质量、售后服务竞争能力的提高。
3.设计将高水分粮食一次降到安全标准的设备。在这方面有两种途径可以选择:一种是传统单一干燥模式,另一种是采用联合干燥法,即将两种以上干燥方法的干燥机组合成一种新的干燥工艺,从当前世界各国粮食干燥技术发展来看,这是一种趋势;设计高效能粮食闪蒸干燥机。
4.粮食烘干机的烘干能力将向两极发展。针对这种情况,粮食烘干机生产厂家需要研制处理量在每小时20~30吨的大型粮食烘干设备,一般由村、乡镇农机服务组织购买经营,或根据各地的经营形势,建立专业粮食烘干机构。同时还应向小型、多功能方向发展,方便广大农户及地域分散的农民购买。
5.未来的粮食烘干机必须具备高温、快速处理大批量高水分粮食的技术。
6.粮食烘干机械的发展须重视节能和能量综合利用,充分发挥不同地域的能源特点,如采用各种联合加热方式,移植热泵和热管技术,开发太阳能型粮食烘干机等;还要发展粮食干燥机的自动控制技术、以保证最优操作条件的实现;随着人类对环保的重视,环保型的粮食烘干机也将是未来深入研究的方向。
随着工艺技术的不断完善,我国粮食烘干机产业的发展会愈加成熟,虽然现在与进口产品相比,国产粮食烘干机在质量及技术水平上还存在一定差距,但差距只会越来越小,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相信国产粮食烘干机一定会迎头赶上进口产品,甚至实现超越。
投资粮食烘干机市场发展前景潜力巨大
近年来,在国家购机补贴政策的拉动下,我国粮食烘干机市场逐渐升温,各地烘干机企业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与此同时,烘干机市场产品、品牌良莠不齐。本文从市场的角度对当前我国烘干机市场走势进行剖析,旨在唤起业内外有识之士对市场现象的关注,理性梳理当前烘干机市场乱象,准确把握烘干机产业的发展方向,共同推进我国烘干机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消费国,年总产粮食超过5亿吨。我国粮食收获后在脱粒、晾晒、贮存、运输、加工、消费等过程中的损失高得惊人,其中每年因霉变造成的粮食产后损失同样令人触目惊心。
因此,谷物干燥的机械化比田间作业的机械化某种程度上更为重要,它是谷物丰产、丰收的重要保障。我国粮食晾晒的传统方式是道路及地面晾晒,增加了粮食杂质,降低了粮食品质,带来了交通隐患,而谷物干燥的机械化对于提升粮食品质的作用有目共睹。伴随着农村改革的脚步,农业生产组织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突出表现在大型农场、家庭农场、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农业种植大户(专业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迅速崛起,改变了农业种植和经营模式,粮食集中、快速烘干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由此也拉动了烘干设备市场的快速膨胀。
呼之欲出 市场步入成长期
目前,国内烘干设备生产企业达500余家,市场销售额超过30亿元。但烘干机市场竞争并不激烈,现实的竞争者多为中小型企业,其技术、产销能力较弱,大型企业整合市场较为容易。
从业内人士推算数据看,2005年—2013年这8年间,全国烘干机保有量由起初的3.6万台发展到8万台以上,但烘干能力却距实际需求相差甚远。2013年,全国实际粮食机械化烘干总量约为6100万吨,仅占当年全国粮食总产量的约10%,而同期美国、日本的粮食机械化烘干率均在95%以上。即使不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转而对比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59.5%,也可看出我国粮食烘干加工产业的差距还相当大,粮食烘干产业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
目前,我国烘干机市场尚处于非规范化发育阶段。首先是市场发育不均衡。东北市场起步最早,以大型连续式高温烘干塔为主;浙江市场跟进较快,经过五六年时间发育几近成熟;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川、重庆等地快速崛起;其余地区则刚刚进入萌芽期。其次是补贴左右市场供求。用户购买动力几乎全部源于补贴政策拉动,多数地区补贴资金占据实际购机款的大头。若无补贴支持,几乎很少有用户问津。
再次是品牌良莠不齐。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作物品种繁多,烘干机需求差异性较大,尤其近年来,烘干机品牌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低劣品牌混入市场。最后是用户价格敏感性强。政府对烘干机的补贴力度过大,多数地区补贴后,用户几乎很少出钱,从而导致价格敏感度增强。用户过多考虑价格因素,而对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关注度不够。
何去何从 机遇与挑战并存
当前,我国烘干设备市场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前不久,农业部发布的《关于大力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意见》中,专门提出“鼓励一部分具有实力的农机合作社流转承包土地,开展包括粮食烘干、农产品加工等在内的‘一条龙’农机作业服务项目”。南方各省发布的有关加快粮食烘干速度的文件要求,在未来3年内要加大烘干设备的规模,提高粮食的烘干比率。因此,烘干设备市场面临着良好的政策环境。
另一方面,联合收割机的快速推广和跨区作业的发展,对谷物干燥的需求也随之快速增加;随着农业服务组织、种植大户、种粮专业户、家庭农场的迅猛发展,粮食生产与经营将主要由原来的分散走向集中,不仅直接拉动了烘干机的市场需求,而且也造就了一大批烘干机的购买主体。此外,由于我国粮食烘干设备市场属于新兴市场,后发优势明显。
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注意到,我国谷物烘干机械市场发展也面临很多不利因素。例如谷物烘干机械投资大、资金回收周期较长,而我国农民产业化经营水平低,社会化大生产组织服务体系和机制远未形成;原粮的含杂率高,水分不均匀,对干燥机械性能质量要求较高,这些都是谷物烘干机械发展过程中的不利因素;目前我国粮食烘干设备生产企业多为中小型,他们的技术研发、产品推广能力较弱,导致产品不成熟,市场推广缓慢等。
从市场容量分析,按粮食机械烘干比例达到30%计算,我国至少还需要约1万套烘干设备,市场年产值能达到200亿元以上。企业如何走出误区,淘金烘干机市场,必须对未来烘干机市场走势有一个较为清醒的认识。
低温循环式烘干机将是未来我国烘干机市场的主流,大型化、规模化将成为未来烘干机市场发展的又一趋势。产品价格、质量和售后服务将成为决定烘干机市场竞争的“三大要素”。从东北、浙江等起步较早、发育比较成熟市场反馈的信息业已证明了这一判断。
多管齐下 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在未来一段时期,粮食烘干机市场要想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在政策扶持方面,中央和地方要从政策上给予生产企业技术研发、产品创新以大力扶持,推动烘干机产品进一步向高端发展,适应市场需求。在资金扶持方面,政府应通过设立粮食烘干设备专项研发与创新资金,扶持企业研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并加大对烘干机械及其配套设施的购置补贴力度。在此基础上,适当提升对各重要农产品主产区域、机械烘干普及率较低区域的烘干机购置补贴比例,将烘干机配套设备设施也列入补贴范围。由于粮食烘干作业成本较高,还宜增加烘干作业环节补贴,解决粮食烘干经营主体的后顾之忧。
政府应建立、完善农机金融支持机制,鼓励各省市金融部门尽快出台、完善农机贷款业务支持办法,鼓励经营主体购买先进、适用的粮食烘干机械等。要支持各地相关部门通过演示、宣传、培训、服务等各种方式,推广机械烘干技术。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粮食种植专业户、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率先购买使用粮食烘干设备,并给予政策、资金支持,刺激市场需求,推动粮食烘干机市场发展。此外,还应鼓励大型农机生产企业进入烘干设备市场,参与市场良性竞争,通过竞争,淘汰落后产能,完成烘干设备产业升级。
更多粮食烘干机相关信息,还请您继续关注我们的官方网站,环球粮机网:http://www.worldl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