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资源丰富,培育出高含油酸、且氧化稳定性较优大豆及其它油料品种是未来油料种植业发展重要方向。本实验通过对不同品种大豆油脂肪酸组成与其氧化稳定性关系研究,为高品质大豆育种提供参考。
1 材料及方法
1.1 实验仪器
自动索氏抽提器(2050SOXTECAutoExtractionUnit):GC一9A日本岛津气相色谱仪;瑞士产617自动氧化酸败仪:Rancimat;移液器:Finnpipette(芬兰产);微型植物试样粉碎机;微量进样器;干燥箱。
1.2 实验材料
全国不同生态区域大豆品种:大豆栽培种8种,大豆野生种10种,共有18种大豆材料。栽培种大豆:169号(宿县小黑豆),196号(西峡小粒黄),463号(阜阳429),493号(盘蔓黑豆),547号(歙县碣JiI黑豆),661号(蒙自细青豆),1006号(串豆),1762号(乐山紫皮豆)。野生种大豆:Y008号(ZYD4215),Y017号(ZYD4174),Y050号(ZYD4671),Y073号(ZYD4438),074号(ZYD5178),yO90号(ZYD4398),Y101号(龙79—6801),Y112号(ZYD4976),Y117号(ZYD6044),y120号(ZYD434616—1)。
猪油:市售。
1.3 实验试剂
无水乙醚;正己烷;0.5N甲醇钠溶液;甲醇:甲醇钠;异丙醇;氢氧化钾;丙酮;均为分析纯。
1.4 试验方法
1.4.1 大豆脂肪测定
大豆脂肪测定方法按GB/T14488.1-93执行。
1.4.2 磨粉
将待测大豆样品,每种取适量,放入微型植物试样粉碎机进行粉碎,粉碎后用密封塑料袋装好以备用。
1.4.3 索氏抽提
用分析天平称取试样不超过5g,每次称6个样,放入索氏抽提筒中,然后放入少许脱脂棉,再将抽提筒放入抽提器中准备抽提。同时调节2050SOXTECDriveUnit参数:抽提温度:60℃,浸泡时间为2.3小时,溶剂回流时间为2.3小时,蒸发溶剂时间为56min,干燥时间为5min,调好参数后按启动键开始提油。
1.4.4 甲酯化
样品经索氏抽取器提油,并待溶剂完全挥发后称重,准备甲酯化。用移液器分别取油样351,放入事先经干燥试管中,然后分别取约1500Ixl正己烷放入六个试管中,使油样充分溶解,再分别取约2500Ixl甲醇钠溶液放入试管中,最后用小勺在每个试管中加少量无水硫酸钠,每个试管所加量尽量一致。将每个试管盖上盖子,轻轻摇动试管,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气相色谱分析。
1.4.5气相色谱分析
气相色谱工作参数:柱类型:担体,15%DEGS;柱规格:2.8m×2.1mm;载气流量:N2,80ml/min;样品进样量:3Ixl,空气:0.7kg/cm2,氢气:0.5kg/cm。;柱温:185℃;进样口温度:210℃;采用氢离子火焰检测器。
1.4.6氧化稳定性测定、6分别在酸败仪六个玻璃管中加入2.5克猪油,其余试管加入2.2克猪油和0.3克油样。将六个玻璃瓶分别用量简加50m1蒸馏水,插好电极,连接好接口。打开电源,空气开关,调温至110~C,空气流量为16L/h,观察玻璃瓶中是否有气泡产生,如果没有,检查接口是否严密,至产生气泡为止。待色带中线条全部出现拐弯,可关掉开关,记录所需时间。
2 结果与讨论
2.1大豆脂肪酸组成
据气相色谱分析结果(表1,表2),不同生态区域大豆品种脂肪含量不同,一般表现为南低北高。栽培种大豆油酸含量较野生种大豆油酸含量为高,而亚麻酸含量较野生种大豆为低。栽培种大豆脂肪含量为12.81%~23.46%,棕榈酸含量9.88%13.95%,硬脂酸含量2.1l%~5.59%,油酸含量16.45%~37.74%,亚油酸含量41.26%~61.04%,亚麻酸含量4.69%~11.21%。野生种大豆脂肪含量为7.51%~17.50%,棕榈酸含量10.50%~15.o0%,硬脂酸含量2.06%~4,29%,油酸含量l1.03%~34.39%,亚油酸含量44.92%~60.94%,亚麻酸含量5.65%~16.35%。
2.2油脂氧化性诱导时间
据实验数据结果分析(表3),总体来说,亚油酸、亚麻酸含量相对较高大豆品种,用酸败仪测得氧化性结果,即诱导时间相对较短;这符合规律:即含不饱和酸越多,油脂氧化速度越快。但也有一些亚麻酸含量相对较高大豆品种测得诱导时间比亚麻酸含量较低大豆品种诱导时间长,如实验材料栽培种大豆序号为169(宿县小黑豆,亚麻酸10.890%,诱导时间8.15h)和493大豆(盘蔓黑豆,亚麻酸10.318%,诱导时间8.05h)与序号547(歙县碣川黑豆,亚麻酸6.219%,诱导时间7.12h)和1762(乐山紫皮豆,亚麻酸6.275%,诱导时间7.69h)大豆相比较;野生种大豆序号为Y050(ZYD4671,亚麻酸15.029%,诱导时间7.84h),Y112(ZYD4976,亚麻酸13.450%,诱导时间8.25h)与序号Y090(ZYD4398,亚麻酸7.898%,诱导时间5.72h)和Y117(ZYD6044,亚麻酸7.5ll%,诱导时间5.79h)相比,显然,与高含不饱和脂肪酸多,油脂氧化速度相对较快理论相矛盾。再经对油脂组成成分进一步分析,发现油中存在着一些酚类物质,如黄酮类化合物,生育酚等,由于这些物质可与氧化反应过程中自由基反应,形成酚类游离基,抑制油脂进一步氧化。
3结论
本实验通过对不同品种大豆油脂肪酸组成与其氧化稳定性之间关系研究,发现一般油酸、亚油酸含量较高大豆品种油脂氧化稳定性相对较好,亚麻酸含量较高品种油脂氧化稳定性较差。但有些大豆品种如:栽培种169号,野生种yll2号大豆脂肪酸组成,亚麻酸含量较高,分别为10.890%、13.450%,而测得诱导时间却较长,分别为8.15h、8.25h。分析原因发现,其中含有天然抗氧化剂成分,可阻止或延缓油脂氧化。
更多粮油机械相关信息,还请您继续关注我们的官方网站,环球粮机网 http://www.worldl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