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angshi jiagong
粮食加工
cereal grain processing
将原粮除去杂质,调节水分,脱壳、去皮或碾磨,最后加工成符合不同质量标准的粒状或粉状成品粮的过程。成品粮如白米、米粉、小麦粉、玉米粉、玉米糁、高粱米、粟和各种淀粉等是谷物的胚乳部分,是制作食品的基础原料。加工方法主要是干法,少数采用湿法。
粮食是人体所需热量的主要来源。世界上主要粮食有稻谷、小麦、黑麦、高粱、玉米和粟。中国除黑麦外,这些粮食都有生产,产量较大的是稻谷、小麦、玉米和高粱。通常将稻谷、小麦以外的粮食称为粗粮。粮食的化学成分随品种、土壤、气候和栽培技术而异(表1原粮化学成分的平均含量(%))。
加工过程 中国在公元前841年《易·系辞下》中记载了杵和臼组成的加工工具,以后有碾子和石磨。《农政全书·水利》中叙述了公元 284年已有水轮传动的连机碓。《天工开物·碎精篇》中说明了1637年以前,碾米工艺和机具已初步完善,形成砻谷、谷糙分离和碾米各工序。《国际百科全书》记载欧洲在12世纪使用风磨,18世纪采用粗筛;钢辊磨于18世纪发源于匈牙利,1870年才被大规模采用,并发展了长达20~30道工序的制粉流程。中国的粮食加工一直沿用竹、泥制的砻,杵和臼,碾子,石磨和手筛等工具,20世纪初开始采用砻谷机、碾米机、钢辊磨和多道碾米、制粉工序。在1949年以后为了提高单机产量,创造和发展了流程很短的“前路出粉法”和一机碾白工艺。1980年以后,为了提高成品粮精度,又适当延长了加工工艺流程。中国碾米工艺和设备的效果比之国外,出米率高,电耗低。粮食加工包括以下4个步骤。
原粮的选择和清理 根据粮食食品的质量要求,选用不同的品种、不同质量的原粮;根据原粮和其所含杂质在大小、密度、形状、空气阻力和摩擦冲击方面的特性差异,采用不同的工艺和设备除去杂质;根据最佳加工效果所需的条件进行水分调节。在小麦制粉时,还需把不同品种的小麦按成品粮的要求进行搭配后加工。
碾米和制粉 碾米是把原粮脱去颖壳,除去颖果的皮层和胚,得到较纯的整粒或粗粒胚乳,即粒状成品粮,如白米、高粱米、粟米和玉米糁。碾米一般都采用干法机械加工,但有的需在碾米过程中采用水热处理和溶剂浸提工序。制粉多数是干法机械加工,把原粮颖果破碎,从皮层上剥刮胚乳粗粒,再逐道研磨成粉,如小麦粉、黑麦粉、玉米粉;有的把粒状成品粮直接粉碎、筛理成粉,如米粉、高粱米粉。湿法加工是把原粮或粒状成品粮浸泡吸水软化后,再磨碎提取浆状胚乳,经提纯、干燥成粉,如水磨米粉、玉米淀粉、小麦淀粉。
成品整理 粒状成品粮要按等级标准除去碎粒和杂质,增加光洁度,还可根据需要将成品粮按标准用矿物质和维生素来强化营养;粉状成品粮按标准或要求进行化学处理,调整水分和蛋白质含量,以改善制作食品的性能。
副产品利用 米糠和玉米胚可用来制油和提取医用药品;稻壳可以用来产生稻壳煤气作为动力和干燥用的燃料;碎米可以制成米粉或米淀粉和饴糖;小麦胚营养丰富,经处理后用于强化面粉食品,从小麦胚中还可制备浓缩维生素B□和E;加工后的谷物皮层用作饲料。
稻谷加工 将稻谷除去杂质,脱去稻壳,提取糙米,碾去糙米糠层(皮层),生产出含碎米最少和含杂质最少的分级白米的过程。
籽粒结构 稻谷籽粒由颖(稻壳)和颖果(糙米)两部分组成。颖果占稻谷总重的72~82%。颖包括内颖和外颖,两者互相钩合包住颖果,外颖顶端尖锐,称为颖尖,或伸长为芒。
颖果由皮层、胚乳和胚 3部分组成。主要成分为蛋白质(7.1~13.1%)、淀粉(74.5~90.2
更多粮食机械相关信息,还请您继续关注我们的官方网站,环球粮机网 http://www.worldl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