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讨论
3. 1 从试验结果看,本试验中所选用的几种干燥方法都能达到干燥均匀,保持稻谷的原有品质不变(如发芽率,脂肪酸值,粘度等) ,不增加碎米率,因此都能与稻谷保鲜储藏配套使用。其中,自然晾晒法最方便、最便宜,但需要大的场地和大量劳力,且条件难以控制(不能曝晒,不能过干),因此从社会、技术发展的角度看,它的使用将越来越受到限制。比较实用的还是低温慢速烘干机和就仓干燥法,但烘干机设备昂贵,使用季节性强,使用期短,一般粮库承受不起。因此,目前可行的是就仓干燥,它不需添置贵重设备,而且使用成本也比较低,一般粮库可以接受。当然,就仓干燥有些关键技术必须掌握,有些地方还需要发展完善。最好的、最具有发展前途的还是低温储藏干燥法,它能较长时间保持品质新鲜,但它的设备过于昂贵,运行成本太高,一般粮库是无法接受的。
3. 2 就仓干燥方法可以推广,但在推广中要注意关键技术的掌握,否则干燥会不均匀,而且还有坏粮的危险。第一,潮粮水分不能超过18%。有些学者认为谷物水分在18 %以下,其水为结合水,它们释放困难,干燥困难,被微生物利用也困难。而18 %以上的水为自由水,失去容易,干燥容易,也易于被微生物利用,粮食生霉特别快。第二,单位通风量要大。这是由于粮食中的水分是以水蒸气的形式被空气带走,而空气容纳水蒸气的能力很低,特别是在温度较低时,因而只有通过大风量才能较快把粮食中的水分带走。我国《机械通风储粮技术规程》〔11〕中对通风降水的最低通风量有规定,但数值较低,而《储粮新技术教程》〔13〕则认为,水分为20 %以下的粮食通风降水时,单位通风量选80~200 m3 / h·t ,是适宜的。本试验采用129~135 m3 / h·t。第三,空气途径比要小,途径比越小干燥得越均匀。《机械通风储粮技术规程》要求在通风降水时,其空气途径比为1. 2~1. 5,本试验的空气途径比为1. 3。第四,为了防止底层粮食过干和上层粮食干燥不到位,可采取吹风干燥与吸风干燥相结合的方式,本试验取得较为满意效果。但如粮层过高,如5 m或更高,这时中层降水可能困难,可使用粮仓局部处理机对中层粮食通风降水,会取得较好的效果。第五,新建的高大平房仓不适合用于通风降水,因为它的风道间距较大,是根据通风降温的要求而设计的,空气途径比一般都在1.5或以上。此外,由于它的仓容大,一般都在4000~5000 t ,要保证单位通风量在80m3 / h·t以上,很难找到合适的通风机。而适合就仓干燥的仓容最好是500~1000 t ,通风道按通风降水的空气途径比进行设置,就是说风道要密些。
3. 3
低温储藏干燥法是较为理想的储粮方法,它把低温干燥和低温储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减少了很多中间的转运环节,降低费用,减少损失,有利于保持稻谷原有的品质。从本试验结果看,低温储藏干燥10个月,品质仍新鲜如初,这无疑提高了储藏稻谷的商品价值,在夏季能有新鲜大米出售,丰富了市场,满足了部分消费者的需求。当然低温储藏干燥的成本也最高,但本试验中的费用并不代表低温储藏干燥的真实情况,因为本试验只是试验性,很多花费不合理,一旦低温储藏干燥走向实仓,费用将会大为降低。目前西欧一些国家,如法国、德国、比利时、英国等正大量采用低温储藏干燥技术。他们把从田间收获的水分为17 %~18 %的粮食,不经干燥直接入仓,用谷物冷却机吹冷风降低粮温,经数次或数十次降温处理,到出仓时,已降到适合加工的粮食水分。他们这样处理粮食,并未增加很多费用,只是购置设备花费较大,因为这样处理,节省了干燥费用、部分运转费用和杀虫费用,由于粮食质量好,还增加了销售收入。我们也应在有条件地区或粮库推广该项技术,但重要的是要有隔热保温仓库,谷物冷却机和足够的电力。
更多粮食烘干机相关信息,还请您继续关注我们的官方网站,环球粮机网 http://www.worldl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