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4. 1热风就仓干燥根据前人的研究和经验:就仓干燥稻谷的水分不要高于18 %〔9〕和就仓干燥上层粮较底层难干燥〔8〕,在粮食入仓时,我们严格掌握粮食水分,特别是上层粮食水分不高于下层水分的原则。在其中一个打围仓内装入稻谷74.1 t ,粮堆高2. 5 m ,此时空气途径比为(2. 5 m + 0. 75 m) / 2. 5 m =1.3。连接好空气加热器、通风机和风道,称此仓为热风就仓干燥仓。选有代表性的10个点,作为测温点和测水点,每点分上、中、下3层,经扦样测定,该仓处理前平均水分为18 %。从预备试验得知,本试验用的加热器和风机组合后,可提高空气温度3℃左右。为此,我们掌握仓外大气湿度高于80 %,不通风干燥;仓外大气湿度低于65 %时,可通风干燥,但不加热。
本干燥试验是稻谷保鲜储藏试验的一部分,而保鲜储藏方法是低温和准低温,因此储藏水分可略高于安全水分(一般可在14. 5 %左右) ,又考虑到储藏通风降温中的水分损耗,我们把干燥的目标水分定在15 %。在用吹风方式干燥时,当10个测水点底层水分只要有1~2点达到14. 7 %时,就要停止吹风干燥,而改成吸风方式干燥(此时不需加热器)。当吸风干燥时,10个测水点的上层水分只要有1~2点达14. 7 %时,停止吸风,再改成吹风,如此反复,直到上下层都有14. 7 %水分点时,停止通风,干燥完成,这时中层水分最高。在干燥过程中,每天测粮温,3~5天用电脑测水仪测水分。
1. 4. 2
自然风就仓干燥自然风就仓干燥与热风就仓干燥基本相同,只是吹入不加热的空气。因为用来干燥粮食的空气温度低,干燥速度更慢,所以装入干燥仓的稻谷的水分也要略低一些,我们控制在16 %左右。装粮时同样要注意上层粮食水分不要高于底层。该仓共装入稻谷77. 8 t ,平均水分15. 9 % ,粮堆高2. 5 m,空气途径比为1. 3。装满粮后,只要把风机和风道连接就可通风干燥,但当外界空气湿度高于70 %时不通风,因为干燥效率太低,严重时稻谷还会吸潮。干燥的目标水分也是15 %,吹风与吸风相互转换的指示水分也是14. 7 % ,其它都同热风就仓干燥一样。
1. 4. 3 通冷风就仓干燥通冷风就仓干燥(亦称低温储藏干燥)与前面两种就仓干燥基本相同,只是通入的是经谷物冷却机冷却到10℃左右的空气,边储藏边干燥。因为干燥(储藏)的温度低,有利于稻谷原有品质的保持,有利于保鲜,但也由于温度低,干燥速度特别慢,因此,这种干燥不要求短期内完成(太浪费能源) ,而是在整个储藏期中完成。这种储藏干燥,一般都是储藏期较长,要度过夏季,以便在市场缺货时能提供品质新鲜稻谷(其它方式储藏的稻谷已开始变陈)。通冷风干燥仓共装入稻谷75. 6 t ,平均水分为17 % ,上层水分略低于下层,干燥的目标水分为14. 5%。该仓储藏和干燥温度应始终低于15℃,一旦有的测温点温度达到15℃,立即通入冷风(温度为10℃,湿度为65 %) ,将粮温降至10℃左右即可停机。为做到这一点,每天测定粮温,10~20天测1次水分。
1. 4. 4 “三久”烘干机干燥按“三久”烘干机使用说明书操作,将24 t水分为18. 6 %的稻谷,分两次干燥成14. 5%左右。
1. 4. 5 自然晾晒干燥从广汉新华粮库随机分取2003年收购的“D优—68”优质稻谷1 t。该批稻谷是当地农民自然晾晒后交到粮库的,平均水分为13. 7 %。
1. 5 稻谷品质检测项目及检测方法稻谷、大米水分,按GB/ T56497 - 1985执行;稻谷发芽率,按GB/ T5520 -1985执行;黄粒米,按GB/ T5496 - 1985执行;色泽气味,按GB/ T5492 -1985执行;整精米率,按GB/ 1350 - 1999附录A执行;脂肪酸值,按GB/ T15684 - 1985执行;粘度,按GB/T15682 - 1995执行。
大米蒸煮特性试验(大米加热吸水率、米饭膨胀体积、米汤干物质,米汤pH值、米汤碘蓝值) ,按王肇慈等1994年介绍方法〔10〕。稻谷裂纹粒,参照徐润琪等方法〔2〕,用人工剥去稻壳,在所得糙米中随机取100粒,用放大镜观察鉴别,如有一条裂纹,裂纹长度和深度过半的糙米粒计为裂纹粒;如有两条裂纹以上,不管长度和深度,均计作裂纹粒。
更多粮食烘干机相关信息,还请您继续关注我们的官方网站,环球粮机网 http://www.worldl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