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小型粮食烘干机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来源:环球粮机网发布时间:2015-08-15 21:42:40
粮食烘干机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首先在欧美和日本等国兴起,我国的粮食烘干机产业主要来源于上世纪7、80年代的苏联技术。时至今日,粮食烘干机产业在我国已经历了30多年的历史,在国内业已形成了产业规模。但是不容忽视的是现有的产业规模远远不能满足我国作为时间农业大国对粮食机械化干燥的需求,而且国内仍有多数的小作坊式的粮食烘干机厂家,他们所生产的产品缺乏创新性,都是模仿的山寨产品。而仅有不多的诸如郑州星光机械有限公司这也技术力量雄厚,专注产品研发设计,保障产品质量和服务的行业先锋,毕竟受限于企业产能限制,不能为所有的用户提供产品。因此,我国的粮食烘干机产业仍然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
早期引入我国的粮食烘干机产品主要是针对国有大型粮库和粮食加工企业所需的大中型粮食烘干机。但是随着我国农村土地政策的变化,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种植大户、粮食经济人和农村合作社,他们的粮食储存也需要粮食烘干机,但是原有的大中型粮食烘干机对他们来说又显得过大,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粮食烘干机的功能,又造成不必要的投资和能源浪费。因此,近年来小型粮食烘干机应运而生,迎来发展机遇。
1、我国小型粮食烘干机发展的制约因素
(1)我国是劳动力大国,有8亿人口在农村,造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巨大,能够为原始的人工晾晒粮食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这也成了推进粮食机械化干燥的阻力之一;
(2)烘干机设备一次投资成本高,动辄数万甚至数十万的设备投资对我国农村来说还是一笔大投资,经济上不易接受;
(3)运行成本高。目前我国的粮食烘干机燃料主要为煤,南方地区也有使用燃油为燃料的,再加上电力和人力成本,机械化烘干需要一笔运行费用,而自然晾晒几乎不需要什么成本。
(4)现有小型粮食烘干设备不成熟,自动化程度低,操作不方便,烘干质量不高。某些企业引进的国外设备要么仅能单一适用水稻烘干,要么价格昂贵、运行成本高,并不适合我国国情;
(5)烘干设备利用率低,效率不高,单户收获的粮食教量不多,而且粮食烘干是季节性的,一年中有收获季节使用,烘干机利用率低。
(6)农民对机械化烘干缺乏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对烘干规律认识不足,传统晾晒烘干模式成为习惯。
更多粮食烘干机相关信息,还请您继续关注我们的官方网站,环球粮机网 http://www.worldlj.com/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