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通州区拥有规模以上粮食生产“全托管”经营主体73个,至2018年,将有50%的粮食生产采取这种模式。通州区粮油协会副会长秦华说:“解决了谁来种粮的问题,谁来解决粮食生产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比如粮食烘干问题,这问题不解决,种粮户就没法做大规模。”
南通美华爱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施长华拥有全套农机。他说:“去年,我托管1000亩,今年缩减至500亩,很多村民找上门要我去托管,但我回绝了。主要是我没有仓储、烘干等配套设施。”
南通天泰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孙洪箭,托管600农户的1800亩地。他说:“2011年夏天,一场大雨,让正在晾晒的小麦严重受潮,霉变的近2.5万公斤。第二年,合作社下决心购买了两台烘干机。”
通州区商务局粮食产业发展科科长李忠说,粮食烘干问题已成为制约粮食生产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的“瓶颈”,也是国有粮库收储粮食的最大障碍,因为粮食部门通过粮食经纪人收购一家一户自行晒干粮食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粮食生产合作社批量售粮,而他们受仓储限制,往往纠结于急于出售,但水分较高。
从2013年开始,通州区由财政、农机和粮食部门牵头,通过自己先购置,省、市、区财政补贴的方式,两年共购置了36台烘干机,投放在10个点上,其中28台安装在粮食生产合作社、8台安装在国有粮库内。
李忠说,目前,通州区财政扶持的烘干设备的产权都归合作社,利用率不高。从运行情况看,安装在国有粮库,有技术、储备、检测等专业优势,也可以帮助更多的售粮小户解决烘干问题。
高怀平说,一到收获季节,大家都在忙收割,根本没时间和精力来烘干。如果粮库与种粮大户、合作社签订优先烘干的协议,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通州区骑岸粮食储备库主任钱国君说:“通过烘干,每公斤粮食降低5%的水分需要成本0.15元左右。一般来说,这个价格粮农接受不了。”
随着种粮“全托管”的兴起,粮食烘干设备显得越来越重要。一般种粮户购买不现实;种粮专业合作社购买,尽管政府有补贴,但还是不多。
如何使粮食烘干的成本降下来,还有潜力可挖。目前,我市各地已配备的烘干设备大多需要整体改造,提升功能。有专家建议,可将燃油加热式改为烧煤或者烧柴草的热风炉,这样成本就能减少30%~40%;小提升机进出料可改为烘干机底、顶部输送带传动,这样速度可提升3倍,人工减少50%。另外,配备相应的除杂设备,采取净谷入机,减少烘干机械的故障。这样改造后,烘干机日烘干能力可增加1倍。
据测算,4至6台机组的烘干机改造费用在25万元左右。10至12台机组改造费用在40万元左右。有烘干机主反映,这些费用,最好也能列入财政补助计划,这样能调动机主的积极性,提高产能。
一年两熟的粮食烘干是粮农的期待,市场很大。通州区骑岸镇渡海亭粮食种植合作社负责人葛新原来在外边做房地产,去年回乡流转1000多亩土地种粮。今年投入460多万元,建立了一个粮食烘干中心,除购置机械外,还建了1600平方米的库房,用于存粮、烘干、做机库。他说:“近期不想回报,维持财务成本即可,准备用8年时间,将种粮面积扩大到1万亩,获取规模效益。”
更多粮食烘干机相关信息,还请您继续关注我们的官方网站,环球粮机网:http://www.worldl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