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科技兴粮显威力”。据杨灯聪介绍,我区自2010年以来,大力实施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工程,着力推广“甬优15号”、“中浙优8号”、“Y两优689”等超级稻,同时,全面推进“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特别是今年下半年天气状况适应晚稻生长,晚稻迎来了少有的丰收年。
对于粮食丰产,前几年老杨却遭受了丰产而不增收的切肤之痛。 “当时由于没有烘干基地,加上没有晒场,稻谷只能晒在离合作社几公里远的一个工业小区的道路上。”老杨说,有时厂里的车辆碾过,稻谷的碎米率会增加,进而影响品质,同时也给交通安全带来了隐患。不仅如此,如果遇到雷阵雨,遭受的损失就更大了。老杨说,有一次由于突然下起雷阵雨,大雨把没有盖好的稻谷冲走,造成了约1万元的经济损失,以致曾经有一个阶段他都不想种粮了。
而仅仅过了1年多,随着该合作社稻谷烘干基地项目的立项,一座占地1000多平方米、总投资100多万元的稻谷烘干基地开始建设,2010年上半年顺利交付使用。烘干机总吨位达42吨,一天加工、烘干稻谷40吨,今年,烘干机总吨位达60吨,一天加工、烘干稻谷60多吨。至此,稻谷干燥问题在该合作社得到了彻底解决,并且由于使用了谷壳等废弃燃料,干燥晚稻谷成本比人工晒谷(100多元/吨)省了一半。
在惠民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的示范引导下,目前,仅离柏树里村一二公里远的周边村落,如章安街道湖潺村盛夏水稻专业合作社投资数十万元建起了占地1.3亩、建筑面积550平方米的烘干基地,以及章安街道古桥村古桥粮食专业合作社、谢张村富民植保专业合作社和回浦村种粮大户陈剑峰、前街村种粮大户李良存、梓林村种粮大户应其美等相继投入资金建起了烘干机房。这些烘干机房的纷纷建成,不仅仅解决了稻谷的烘干问题,而且解决了稻谷的贮藏问题,使得粮农们种粮积极性更加高涨,以致于当地出现了承包土地困难的新问题。
“‘阵痛’得到缓解,‘怪圈’已经打破。”一位农业专家指出,我区破解粮食“丰收后的烦恼”得益于一系列扶持烘干机房(基地)建设的补助政策,今年我区对经政府财政部门审查同意的新购置大中型(大于8吨)粮食烘干机的大户和服务组织,在按上级政策补助的基础上,对烘干机的场地等配套设施再给予一台5万元、二台及以上8万元的补贴。同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经营等非农建设用地,例如烘干基地建设用地、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城镇建设规划的,优先安排用地指标,大大激发了粮食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建设烘干基地、烘干机房的积极性。
更多粮食烘干机相关信息,还请您继续关注我们的官方网站,环球粮机网:http://www.worldl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