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连增”是南阳的财富,更是南阳的挑战。如何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实现产粮大市向粮食经济强市的跨越,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做好粮食大文章,推进主食产业化,将“大粮仓”升级为“大厨房”,是我们这个农业大市崛起的必由之路。
做好粮食大文章,需要全市上下齐心协力,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需要从资金、税收到政策的扶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主食产业化工作,按照 “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的要求,全力推进小麦、玉米等主食生产的机械化、标准化、规模化,着力打造“放心粮油、安全食品、营养食品”。
2012年,市政府成立了由市粮食局牵头、各有关部门参加的南阳市主食产业化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具体负责主食产业化推进工作,建立了由财政、工商、农业、粮食、国土、地税、农发行等14个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主食产业化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将其纳入政府目标管理体系,严格考评。为确保主食产业化工作健康发展,市政府在深入考察、全面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主食产业化和粮油精深加工的实施意见》、《2012~2020年南阳市主食产业化发展规划》,为推进我市主食产业化和粮油深加工提供了政策依据。
截至2014年底,辖区内主食产业化和粮油深加工企业达72家,主食产业化率达26.4%;仅2014年新投产运营项目就达7个,目前在建或续建项目10个,筹备项目15个,想念食品、菊龙、白硕等22家企业主食产业化投资总额达5.37亿元,远超省定主食产业化和粮油深加工项目投资额8000万元的指标。涌现出了河南想念食品、唐河曹氏百川面业、南阳瑞丰粮油、河南三源粮油等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主食加工企业,形成了“想念”牌挂面、“曹氏百川”牌挂面、“吉祥结”花生油、“三源”牌花生油等30多个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
筑牢“中州粮仓”,打造“国人厨房”,粮食部门责无旁贷。以“建设一流的主食强市”为己任,市县两级粮食部门积极谋划,主动作为,通过指导引导、推介品牌、解决融资等举措,全力服务粮食加工产业发展。三年来,市粮食局为企业争取省级财政补贴和贴息1375万元,先后与邮储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签订了银粮合作战略协议,为企业协调融资近5亿元。方城金穗面粉公司在扩大生产规模中遇到资金困难,市县粮食局联系两家银行分别贷款1000万元,为企业解了燃眉之急;西峡黎明制粉有限公司新建馒头生产线,初期产品市场认知度低,市粮食局主动和县领导协调,联系学校食堂,帮助企业打开销路;内乡县粮食局、镇平县粮食局领导亲自为企业上项目铺路搭桥,解决项目审批、土地、资金等问题;唐河县粮食局将本单位的40亩项目建设用地转让给外来投资者,成立了家喜多食品有限公司,用于新建馒头、挂面生产项目……
同时,市粮食部门精选优质项目,引导企业在技术创新、绿色有机、高端产品项目上狠下功夫。南阳想念食品有限公司是我市主食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粮食部门近两年的政策资金扶持,公司新建6条高端挂面生产线,产品在营养、口感等方面得到了极大提升;内乡紫蘑菇食品有限公司引进韩国工艺,生产香菇饼干、香菇饮料、香菇酱等系列绿色有机食品,并在粮食部门支持下建设了18个大型无公害标准化食用菌生产基地;在市、区粮食局的指导扶持下,南阳白硕面业与乡粮管所合作,创新成立了两家“粮食银行”,市粮食局领导多次到企业调研,指导“粮食银行”建立风险防控和经营机制,既方便了群众,也拓展了企业的发展空间。
主食产业化工程是带动农民增收、农村致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的需要,是保粮食安全、促“舌尖”安全的需要,更是兴产业、促发展的需要。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肩负转型跨越、绿色崛起的重担,我市启动了培育建设十大粮食加工企业、十大粮食流通企业、十大粮食交易市场的“三十工程”,确定了主食产业化企业销售收入年增长15%、粮油转化率达到80%以上、粮食商品率达到70%以上的目标,并着力在建设优质粮源基地、创新粮油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培育现代流通方式和流通业态、打造粮食产业园区上实现新突破,力求真正形成集群、形成品牌、形成支柱,打造精细化、产业化、多元化发展的粮食产业新格局。 更多相关信息,还请您继续关注我们的官方网站,环球粮机网:http://www.worldl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