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庄镇京汉村贾树高,2011年从连云港到该镇京汉村流转300亩土地种植粮食,今年收成较好,每亩均产达到800斤。他给我们算了笔经济帐:一亩小麦需要种子77元、复合肥75元、尿素85元、治虫除草30元、机耕费30元……所需的农资成本加起来在450元左右,每亩地有300多元纯收入。由于6月2日的一场雨,他收割的近100亩地,约8万斤左右的小麦,由于小麦水分偏高,来不及晒,只好以每斤1.08元的价格卖给了上门收购的经纪人。而后期收割的200亩地小麦,由于水分达标,质量好,到汉留粮库都卖到了1.18元/斤的价格。他感叹到:“能不能达到托市收购的价格,跟小麦质量有直接关系,关键是我前期的小麦水分高,低价卖实在是没有办法,白白损失了近8000元”。
界首镇种粮大户赵江宁,流转了1100亩地,由于高邮此片小麦收割期较晚,没有受到阴雨天气的影响,他今年近90万斤小麦全部以1.18元/斤的价格卖到了界首粮油经营公司,除去种子、肥料、费用开支等,每亩地有400多元的纯收入。在问及他为什么不在门上卖给经纪人时,他爽快地说“从我开始种田,我就没有卖给小贩的习惯,还是到粮站来卖。这里是经过省里认定的收购点,能按照托市价格,有一斤算一斤,随到随卖,到这里来卖感到很放心,而且服务好,下年我还会来这里卖粮”。
通过走访调研,给我们的总体印象是,农民到国有粮食企业卖粮,享受国家托市收购政策仍是主流,从目前全市夏粮入库情况来看:全市国有粮食企业收购小麦21万吨,其中托市收购17.9万吨。从售粮农户的反映中,我们也觉得加大国家粮食收购政策的宣传力度,加大烘干设施的投入力度,对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很有意义。
为此,我们建议各级政府加大投入扶持力度,抢抓国家实施农机补贴的机遇,根据乡镇的种植面积适当配备烘干设施,在有一定种植规模的乡镇粮站、农业专业合作社,投入烘干设备,彻底解决农民就近卖粮及烘干需求,让更多的“贾树高”不再因阴雨天气而遭受损失;各级政府要出台优惠政策鼓励社会筹资,扩大烘干设备的投入,解决因土地流转规模种植带来的晒粮难的问题。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农机补贴投入,直接用于粮食烘干设施的配套,确保因天气情况及劳动力不足带来的矛盾,解决种粮农民晒粮难的问题。
更多相关信息,还请您继续关注我们的官方网站,环球粮机网:http://www.worldl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