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马铃薯之乡的固原市,将这一传统作物与草畜、旅游、劳务输出一起确定为当地的“四大支柱”产业。而固原市种植的200多万亩马铃薯,西吉县就有110万亩。这里也是全国首家绿色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2009年,西吉县建成马铃薯高新科技示范园区。
近年来,西吉县在发展订单农业模式的基础上,建立 “公司+农户”的经营方式,通过加工企业为农户担保,进一步增大信贷扶持力度。同时,把政府扶持同企业信用担保和银行信贷资金捆绑,推广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和鲜薯储藏窖的修建,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出粉率。
何建栋用3年的时间,改良了马铃薯脱毒苗的生产技术,可使种薯产量提高30%。应用现代脱毒技术,示范园区每年可生产脱毒苗300万株,生产微型薯1000万粒,并在全县范围内建立了原种田、一级种田,还建立了50万亩的优质专用马铃薯生产基地,并逐步解决了当地马铃薯种薯品质差的问题,种薯的研究和培育已初步实现产业化。
“自2009年园区建成后,各方陆续总投资超过1000万元。入驻园区的企业, 只需提供生产经营营业执照、代码证等,就可免费入驻。且经过一到两年的时间,便可完成科技孵化。” 何建栋介绍说。
“西吉县地处干旱少雨地区,小麦、玉米的种植产量低。而现在,西吉县在推广马铃薯种植过程中,免费发放种薯, 并对种薯实施保护价收购。政府按照‘龙头+基地+科技+农户’的经营模式,把农民聚拢起来,走上了种薯脱毒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的路子。”由于农民得到的是越来越多的实惠,何建栋说, “目前,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已达到110万亩以上,产量超过160万吨。农民年均纯收入当中有近30%来自马铃薯种植收入。”
“通过技术孵化,马铃薯种植质量提升了, 产量上来了, 价格提高了,成本反而降低了。”何建栋蹲在地上, 从地里刨出一个叫 “青薯九号”的马铃薯新品种对记者介绍,像这个品种,在外地市场零售价每斤不会低于两元。 “现在,我们可以使每亩马铃薯的产量达到4000斤左右。姑且按照近两年每斤0.5元至0.6元的当地市场收购价来计算,每亩收入最多可以达到2400元。刨除1000元的成本,每亩可获得净利润在1400元左右。”何建栋说。
当地农户种植马铃薯少则10余亩,多则上百亩。而近几年,示范园区走出的孵化户中,不少人成立了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其中一些合作社的种植面积已超过万亩。
何建栋说,荷兰种植的150万亩马铃薯产值能够超过40亿美元,而整个固原市境内的200多万亩马铃薯, 却只有10亿元人民币的产值,差距主要在于加工环节。当地大多数淀粉企业以粉条、粉丝和粉皮等加工为主,企业规模小、加工层次低、龙头带动能力弱。市场需求的快餐食品等高附加值的加工基本空白。因此,整合现有加工企业资源,加强龙头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拓宽加工渠道,发展马铃薯深加工业,实现企业向科研、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方向发展,成为西吉县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最近几年,西吉县马铃薯产业链已逐渐延伸,利用马铃薯生产出了饼干、沙琪玛、仔薯蜜饯等产品,附加值一下子增加了数倍。 “特别是这两年,西吉县的马铃薯从种薯繁育到食品深加工的全产业链已逐渐形成,马铃薯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重要产品。”何建栋说。
“在这个创业孵化园区内,集中了西吉县双全马铃薯购销专业合作社、天绿农业产业化种植销售专业合作社、宏阳菜薯专业合作社等多家与马铃薯产业相关的专业合作社。 同时,这里还是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示范基地、马铃薯高新科技创业示范园。”西吉县就业服务管理局局长赵红军说, “近年来,西吉县包括就业、农牧等部门在内,为各马铃薯种植合作社提供了50余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而这些资金,对马铃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润滑剂”的作用。
更多相关信息,还请您继续关注我们的官方网站,环球粮机网:http://www.worldl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