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稻谷米糠深加工业升级之路
来源:环球粮机网发布时间:2015-07-24 09:25:49
“今后要着重发展优质稻谷米糠精加工,重视加工过程的精碾、调质、成品整理等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大力开发米糠等副产品制油等多种用途,向高出米率、精米、特种米、碎米深加工、大米添加剂及稻壳、米糠综合利用5类系列产品方向发展扶持合理规模企业发展。”上述专家说。
江西是我国重要的稻谷主产区之一,近几年稻谷产量约为1800万吨左右,占粮食总产量的95%以上,每年生产的稻谷80%左右又用于大米加工。粮食市场全面放开后,全省大米加工业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呈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大米加工企业也已成为影响稻米市场的一支重要力量。
一、江西省大米加工企业基本情况
(一)企业分布情况
据统计,目前全省大米加工企业有2003个(2006年纳入统计的大米加工企业1661个),分地区分布情况为:吉安市440个、宜春市375个、抚州市261个、南昌市248个、上饶市228个、赣州市161个、九江市109个、景德镇市67个、鹰潭市55个、新余市34个、萍乡市25个。大米加工企业在50个以上的县(市、区)有8个,其中南昌县、高安市两地突破百个,分别达到110个和102个。
(二)加工能力
据初步统计,2006年全省纳入统计的大米加工企业年生产能力约2409万吨,其中日产能力在100吨以下的企业有1517个,约占企业总数的91.3%;100-200吨的90个,约占5.4%;200-1000吨的12个,约占0.7%;日产能力在1000吨以上的企业只有江西金佳谷物有限公司、中粮(江西)米业两个,约占0.1%,其中江西金佳谷物有限公司年生产能力为52.8万吨,仅次于黑龙江北大荒米业有限公司(年生产能力为58.9万吨),在全国大米加工企业中居第二。
(三)产量情况
据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统计,2006年江西纳入统计企业大米总产量约为539万吨,居全国首位。全省年实际加工大米1万吨以上的企业71个,年产大米5万吨以上企业的6个,其中亚洲最大、中国唯一的蒸谷米加工企业中粮(江西)米业年产成品20万吨以上(蒸谷米10万吨以上)。
(四)经营情况
1.运作方式。目前全省大米加工企业运作方式主要有两种:即购即加型和综合型。即购即加型基本上为小型企业,其流动资金少、原粮仓容小,没有大量存储原粮的条件,收购季节直接从农户手中收购稻谷,边收边加,非收购季节主要从国有粮食储备企业或购销企业采购原粮维持正常运营。综合型主要为大中型企业及实力较强的小型企业,其资金雄厚、有一定的仓容,少的数千吨,多的数万吨,这些企业在收购季节除边收边加外,还储存一定数量的原粮用于非收购季节加工,有的还自建了一定规模的粮源基地,初步形成产、购、存、加、销一体化经营。
2.盈利情况。近两年,虽然稻米市场呈“稻强米弱”现象,但由于江西稻谷上市后价格呈先低后高的走势,收购初期收到了稻谷的大米加工企业在原粮上就实现了利润,而且江西稻谷品质较好,在销区市场,大米品种、规格、质量相同的条件下,江西大米的销价一般要高出其他稻谷产区大米20-40元/吨,加上副产品价格走俏,当前全省大部分大米加工企业是盈利的。
3.对市场的影响。江西大米加工企业星罗棋布,遍及乡村各个角落,对全省粮食市场尤其是收购市场的影响力逐年增大,目前与省内各级粮食储备企业、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形成“三足鼎立”格局,每年要消化稻谷近千万吨,其中直接从农民手中收购稻谷400万吨以上。为争夺粮源,大米加工企业往往以高于当地国有粮食购销企业20-40元/吨的价格收购稻谷,使全省稻谷收购市场竞争逐年加剧,这也是近年江西稻谷价格高于周边稻谷主产区省份的原因之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国历来重视根据国情研究开发稻谷加工技术装备。
20世纪50年代,清理筛、去石机、“59型”谷糙分离溜筛等机械的出现;20世纪60至70年代,日产30吨和50吨成套组合碾米设备、平转谷糙筛、重力谷糙分离机、喷风米机、大米抛光机、大米色选机、谷糙分离设备、白米整理设备等设备的诞生;20世纪90年代,大米精加工及米质调理技术、糙米流通关键技术装备研究及综合示范工程、优质稻产后精加工及保鲜技术装备研究开发、稻米深加工技术研究与开发等技术研究的完成。
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大米分会的工作人员表示,这些设备技术的诞生,都可以显示出我国对于稻谷加工技术研究的重视。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稻谷的加工装备制造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随着民营资本进入稻谷加工机械生产领域,原国有粮机厂开始逐步转让给民营资本。这些粮机厂自主开发了多种新型装备,在大中型稻谷加工厂普遍推广应用的主要装备有立式碾米机、低温升碾米机、大米抛光机、大米滚筒精选机、大米色选机、重力谷糙分离机、糙米精选机、大米保鲜包装机、米糠膨化机、低破碎提升机、配米装置等。
然而,面对技术开发能力超前的跨国企业,我国土生土长的稻谷加工机械企业,资金薄弱,研发能力差等,已经成为束缚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有专家表示,随着我国居民膳食结构的进一步改善,我国的稻谷加工业必将进一步加大技术升级的力度。
更多相关信息,还请您继续关注我们的官方网站,环球粮机网 http://www.worldl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