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2012年以前,夏三德种地还属于“小打小闹”,一年到头也就赚个一万多元。
这变化的背后,透露出一位20多年农家“老把式”由衷的喜悦。
一喜:农技“保姆”让他分外安心
为了改变夏三德的“死脑筋”,杨法谊带着技术人员,三天两头到田间指导,传授高产经。如今,“老干家”说起精量播种、宽窄行种植等新技术,同样头头是道。
二喜:科技种粮鼓了腰包
去年,他种植的小麦每亩产量超700公斤,纯收入达80余万元。其中,仅精量播种一项技术,就节省了近10万元的投入。
三喜:自己有了接班人“俺家红阳争气,技校毕业后跟着俺闯荡了10年,练成了种田好手,各种农机驾驶、电气维修比俺玩得转呀!”对于自家小儿子,夏三德满是骄傲。
然而,夏三德也不无隐忧。面对扩大再生产,冲击一万亩的目标,也深感力不从心。
一忧:摊子铺太大,顾头难顾尾
近3000亩土地被零碎地分散在四五个村子,无法实现精细化管理,夏三德时常感叹自己“分身乏术”。
二忧:种粮成本增加,利润空间缩小
就拿人工喷洒农药来说,投工又投料,效率不高,效果还不好,极容易出现打药不均匀的现象,影响农作物生长,直接造成粮食减产。
三忧:缺乏懂经营、会管理的“管家”
“啥时候也能有个职业经理人给俺操操盘,帮着做大做强家业,让俺不光能吃上白面馒头,也能感受一下啥是‘绿富美’的现代农业!”夏三德说。
更多相关信息,还请您继续关注我们的官方网站,环球粮机网:http://www.worldl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