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转过程中要经常检查榨油机的出饼情况,并控制胚料的水分既不过高也不过低。正常的出饼应呈片状,靠榨螺轴一面光滑,另一面有很多毛纹。如出饼疏松无力,或出饼不成形,色泽较深,用手一捏即成碎块,这说明胚料加水太少;如出饼发软,成大片状,或出油泡沫增多,则说明加水太多。正常情况下,圆排之间不出渣或很少出渣,在条排处出渣,如出渣呈细片状说明水分多,出粉渣则说明水分少。此外,以出油位置变化可看出入榨水分是否合适榨油机,当入榨水分过高或过低时,出油位置均向后移。
空载正常后,备好50kg左右的菜籽或黄豆,准备投入进料斗。注意:开始压榨时进料不能太快,否则榨膛内压力突然增加,榨螺轴转不动,造成榨膛堵塞,甚至使榨笼破裂,发生重大事故。因此开始压缩时,进料应均匀缓慢地投入进料斗,使榨油机进行跑合。如此反复多次,持续3~4h以上,使榨油机温度逐渐升高,甚至冒青烟(这是正常现象)。开始压榨时榨膛温度低,可缓慢拧动,凋节螺柱上的手柄,加大出饼厚度,同时提高入榨胚料的水分,待榨膛温度。升至90℃左右,榨油机正常运转后,可将出饼厚度调至1.5~2.5mm,榨油机并将紧固螺母旋紧。
使用榨油机之前,首先应准备好全部辅助器具和容器,榨油机检查并调整传动带松紧程度。然后开动电动机,使机器空运转15min左右,检查榨螺轴的转速。一般转速应在33dmin左右。空转时要注意齿轮箱内齿轮的啮合情况及声音是否正常,各轴承部位和电机是否正常。榨油机空转时,电动机电流应为3A左右。如电流过高,应立即停车检查,调整后再开机。
榨油机正常运转后,含油量高的油料出油大多集中在条排和前组圆排处。条排处的出油约占总出油量的60%,前组圆排处约占30%;而末端排出油则很少,成滴不成线,油色很清。反复榨二三次即可将菜籽或黄豆的油榨尽,在这期间可将含油较多的油渣均匀地掺人料胚中压榨。下料时要保持均匀,切忌忽多忽少,否则将影响榨油机的寿命和出油率。
油菜籽的出油率一般仅为百分之三十。采用以下技巧,可使出油率提高百分之二十五。
筛去泥沙在加工过程中泥沙会吸油,降低油菜籽的出油率。在加工前应先筛去泥沙。
控制炉火一般用平底锅炒菜籽,都是在全部炒熟时再开口将菜籽倒出,每次都有1.5-2公斤菜籽粘在锅底被烧糊。因此,当菜籽炒到八成熟时,就要打开上部灶口,封住下部风口,以控制炉火。具体操作方法是:在灶口墙上砌一个活动槽,嵌入一块活动铁板,需要大火时,把铁板向上提,封住炉口;当需要文火时,把铁板往下放,封住风口。
改装榨螺使用95型卧式轴动榨油机时,可用旧的6号榨螺代替5号榨螺,这样可增大内压力,使出油部位后移8-10厘米。仅此一项改进,每100公斤菜籽可多出油1-2公斤。
热料上榨油分子在高温中最活跃。从炒锅中刚出来的菜籽温度为108℃,趁热上榨就可以多出油。因此,每锅炒籽量最好控制在40-50公斤,做到随炒随榨,确保热料上榨。
适量掺糠菜籽含油率高,在榨筒中加压后滑动快,油还未全部榨出,菜籽饼就出榨机了。为此,可在每100公斤菜籽中掺入5-7公斤谷糠,好的菜籽多掺,差的菜籽少掺。谷糠应新鲜无杂物,筛去灰末。加谷糠可使菜籽减慢滑动速度,故能多榨油。把出油后的油脚拌入谷糠中,夹在菜籽中间再榨,也可提高出油率。
更多相关信息,还请您继续关注我们的官方网站,环球粮机网:http://www.worldl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