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互联网+农业”为驱动,打造我国现代农业升级版
“我国当前的农业正面临着资源短缺、开发过度和污染加重的考验,农民在产业弱质和制度歧视的双重压力下增收难,迫切需要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互联网+农业’将带来强大的驱动力。”王文生说,“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升级版应当是信息支撑、管理协同、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
“互联网+”对于我国农业现代化会产生哪些深远影响?
王文生说,首先,它将助力智能农业实现大提升,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的信息感知、智能决策、自动控制和精准管理,这也是今后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其次,“互联网+”构建的农业产业创新,对消除我国农产品市场流通面临的国内外双重压力,统筹国内外两大市场、两种资源,提供了一整套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它还将加速农业产业链延伸、农业多功能开发、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为打造城乡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六次产业”新业态,提供信息网络支撑环境。
此外,基于“互联网+”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平台,将农业科研人才、技术推广人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互联网+农业”能够低成本地把城市公共服务辐射到广大农村,提供跨城乡区域的服务,为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稀缺资源的城乡均等化构筑新平台。
三大挑战:战略选择、基础设施、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持续、稳健地推动“互联网+农业”高效发展,还需要对面临的主要挑战保持清醒认识和审慎思考。
“‘互联网+农业’是借助现代科技实现传统产业升级的新命题,然而,在缺少顶层设计的情况下,容易一哄而上、各自为政,不利于整体协调推进。”王文生认为,“亟须制定我国‘互联网+农业’发展战略规划,形成统一谋划、稳步实施的格局。从国家层面,搞好顶层设计,出台相关指导意见和产业发展规划,制定相关技术发展路线图,实现基础领域和关键技术突破,加强‘互联网+农业’立法,推动农业数据开放、人才培养等。”
基础设施是又一大挑战。据统计,目前全国仍有5万多个行政村没有通宽带,拥有计算机的农民家庭比例不足30%,农村互联网普及率只有27.5%。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大多停留在试验示范阶段,信息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任务异常艰巨。
王文生说,“互联网+”是一次重大的技术革命创新,必将经历新兴产业的兴起和新基础设施的广泛安装、各行各业应用的蓬勃发展两个阶段。在当前阶段,应当借助“宽带中国”战略,重点解决宽带村村通问题,加快研发和推广适合农民特征的低成本智能终端,加强涉农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同时建立国家农业大数据研究与应用中心,覆盖农业大数据采集、加工、存储、处理、分析等全信息链,面向国内外推广农业大数据应用服务。
农业是一个庞大的传统产业,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农业问题千丝万缕,错综复杂。王文生说:“如何利用‘互联网+’串起农业现代化的链条,将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渗透到农产品生产销售、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农业政务管理等各环节,亟须制定一套具体的、可操作的实施方案,推动‘互联网+农业’高效发展。”更多相关信息,还请您继续关注我们的官方网站,环球粮机网 http://www.worldl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