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做麦苗的守护者
小麦育种工作具有漫长的周期,赵振东从42岁调入省农科院作物所开始育种,在优质高产品种和高产广适品种选育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为我国小麦育种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的贡献。面对当时科研无经费、无材料、无经验的“三无条件”,赵振东一头钻进低矮闷热破旧的挂藏室里,顶着高温苦心研究育种,以他吃苦耐劳地实干精神,使他的小麦育种事业以难以想象的高效率驶入快车道。
“他带领团队育成了5个品种,能得到老百姓(603883,股吧)的认可,在农业生产中迅速得到推广,而且济麦系列小麦累计推广面积预计2015年夏收要超过4亿亩。”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副所长李青说。
在谈到赵振东院士对麦苗的感情时,阳谷县种苗研究所所长吕宗言还和记者说了这样一件事。“记得有一年寒流来得非常早,11月上旬突降暴雪,雪还没完全停,赵老师就到阳谷察看济麦22冻害的情况。他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重视,也顾不得田间的水和泥,一块一块的麦田仔细察看分蘖和叶片有没有受冻。鞋和裤子上沾满了雪水和泥土,他不顾自己,一直把全部繁殖田察看完毕,天已经黑了,我的手脚都冻得麻木了,但赵老师却满脸笑容,对我说"济麦22抗寒性过关了"。”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作为农民科学家的代表,赵院士十分朴实,下基层穿的跟农民一样,累了就往地头上一坐,跟农民朋友们聊天,说的也都是老百姓能听懂的话,见到地里干活的农民,总是非常亲切地走上前,询问种植品种的表现以及生产上遇到的问题等。
创新:主持育成多个优质小麦品种
在上世纪90年代,当中国人民不再为吃饱饭发愁之时,赵院士发现我国缺少适合做面包的强筋优质小麦,为此,他确定了自己的育种方向。在没有前人可借鉴的基础上开始了漫长的探索,并创新了品质育种的方法与技术,成功地培育出优质强筋小麦济南17,被庄巧生院士誉为“中国优质小麦的开路先锋”。
据了解,济南17的审定时间为1999年4月,属于优质面包小麦品种,其特点为高产、面包专用。研究员张存良告诉记者:“因为推广了济南17,山东省粮食部门收购粮食才开始分品种收购。在济南17之前,全国的粮食收购基本上是老百姓种什么品种就收什么品种,不分品种收。”由此可见,济南17的出现,对当时我国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适合做面包的品种有了,但赵院士又想到我国北方人主要的面食是面条。为此,他调整自己的育种目标,并成功培育了面条小麦济麦19。”赵振东院士科研秘书曹新有说。实际上,当济麦19成功后,赵振东院士又培育出了面包、面条兼用的小麦济麦20。赵振东院士的创新脚步并没有因此而停留。当他发觉随着城镇化推进的加快,我国小麦种植面积不断缩小,粮食安全还是要依靠提高单产作为唯一的途径,为此他又培育出了一个具有跨时代的超高产小麦品种济麦22。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济麦22具有超高产、多抗、广适的特点,2009年农业部实打亩产789.9公斤,创我国冬小麦高产记录,截至目前已累计推广超过2亿亩,年种植面积占山东省一半左右。更多相关信息,还请您继续关注我们的官方网站,环球粮机网 http://www.worldl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