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芳伢承包了近5000亩农田,2013年获得全国“种粮大户”称号,是常州地区种粮面积最多的大户。今年,他的4200多亩小麦,由于采用稻草全量还田,长势不错,这令他十分欣慰。
“全国人大、政协‘两会’谈到农业问题都很重视。我仔细琢磨了,好得很!粮食生产不抓紧要亡国,靠进口粮是行不通的,万一人家跟你翻脸,卡你的‘脖子’不卖粮给你怎么办?只有自家有粮心中才不慌!汤芳伢不无感慨地说。正因为对土地的感情难以割舍,汤芳伢将女婿也拖了进来跟着自己学种田。
种粮利润空间越来越小
汤芳伢靠种粮出了名,周边镇村都知晓他种田的胃口,凡有土地流转都会通知他去招标。
日前,南渡镇5080亩土地将流转竞标。“流转费可能每亩要850元,假如这样高,种这田要赚钱可悬了。”汤芳伢说,“我的田是前几年流转的,平均每亩流转费用705元。这几年,我稻麦两季年年高产,除了七七八八的成本开支,平均下来每亩纯利润只有200元。现在每亩流转费要850元,哪怕高出一块钱,纯利润就会随之降低。况且种粮是露天工厂,谁能保风调雨顺?假如一旦管理失手,就亏得人也认不得了。”汤芳伢对于要不要去竞标,感到拿不定主意了。
这些年,汤芳伢种田规模逐年扩大,虽年年也能赚些钱,但农本支出也在不断增加,光去年建粮库、添置烘干设备投入就近400万元。
“按理说,我应该信心十足地去竞标,我的资产设备已具备耕种1万亩土地的能力了,但现在心里确实没把握。”汤芳伢还是很纠结,“种田是赚得起亏不起的,从目前形势来看,国家粮食价格已到顶了,不可能再涨多少;农资价格这些年虽没涨多少,但人工费年年在涨,幅度都在15%左右;还有粮食亩产已高达极限,增产潜力不大了,可以说种粮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了,再精打细算,地里也种不出‘金子’来。”汤芳伢扳着手指说。对于未来自己在种粮上的发展,汤芳伢显得有些迷茫。
真正得的实惠不多
“这几年政府对种粮很重视,在一些方面种粮大户确实受惠不少,但真正得到的大实惠并不多。”汤芳伢说。
作为一个有3000多万元固定资产、耕种着近5000亩土地的种粮大户,汤芳伢常常要和金融部门打交道。说是政府支持的低息贷款,实则上只比商业贷款低2厘多,这样的“毛毛雨”,汤芳伢说是啃“鸡肋”,而至于无息和贴息贷款这几年压根儿就没见过。最使汤芳伢感到不合理的是:政府拨下来的每亩140多元的粮食补贴,因为种的是流转的土地,1分都得不到,全部归了原土地所有人,造成真正的种粮者却拿不到粮补。而汤芳伢耕种的所有土地中有2200多亩土地属这种“有名无补”的,这让他感到很困惑和憋屈。
“现在社会上有种偏见,好象种粮都能赚钱,由此造成流转费越来越高,这在农村已成为‘定律’。”汤芳伢说。笔者帮汤芳伢算了下账,负担其实还是挺重的,现在流转费一般需一次性交清,这次汤芳伢到南渡去竞标,笫一年一次性就得交800多万元,这肯定需要贷款,而利息就是不小的负担;同时每年还需要添置农机、搞农田基本建设,这些投入也够吓人。
“种田想挖金娃娃是做梦!赚钱主要靠的是规模。规模大,成本也大。”这些年,汤芳伢是赚了点钱,可都又投到了田里,真正手里没有存款,相反还欠银行300多万元。“如果种粮的流转费一直往上涨,不少种粮大户将会退出来不继续种粮了。”汤芳伢忧心忡忡。
“不管怎么样,既然做到这样的规模了,不可能不干了!”汤芳伢说。他企盼政府能出台真正让种粮大户得到实惠的利好政策。如:增加低息、贴息贷款;制订种粮大户良田标准化建设投入补贴机制;调整国家粮补政策,真正做到谁种粮谁得粮补;对种粮大户实施价外补贴……“如果政府的优惠政策能真正落到我们头上,那么,对种粮大户的吸引力就会很大!”更多相关信息,还请您继续关注我们的官方网站,环球粮机网 http://www.worldl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