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粳稻市场呈现上涨走势
春节过后,由于粳稻市场流通粮源渐少,随着大米需求的恢复和市场主体购销活动的增加,各地粳稻市场行情有所升温。其中东北局部产区涨幅较大。如哈尔滨市五常稻花香水稻收购价格在2.25-2.30元/斤,比春节前上涨0.20元/斤左右,长粒水稻到厂价在1.77-1.80元/斤,较节前上涨0.06-0.10元/斤;绥化市北林地区长粒水稻价格在1.75-1.80元/斤,比春节前上涨0.10元/斤左右。销区粳米也呈稳中有升态势。如杭州地区3月中旬黑龙江产圆粒大米批发价为2.25元/斤左右,较春节前上涨0.08元/斤;江苏产粳米2.27元/斤左右,安徽产粳米2.22元/斤左右,均上涨0.03元/斤。
近期粳稻市场上涨原因分析:
一是农户存粮大幅下降
由于稻谷连年增产,供应相对充足,加上近年稻米市场走势总体不如前几年,农户对稻米市场后期走势普遍预期不佳,出售稻谷较为积极,手中存粮也因而大幅下降。截至3月10日,黑龙江、吉林等7个粳稻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粳稻3954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698万吨,增幅为21.44%。而2014年粳稻产量预计较上年增产不到200万吨。据此可以测算出农户家中粳稻留存量较上年同期少了约500万吨。这也意味着后期收购2014年产粳稻将更为困难。
二是粳稻托市收购再创历史
农户粳稻出售积极,稻谷得以顺利变现的主要原因在于国家启动了最低收购价预案。因此,大量的稻谷以临时存储的形式进入了国库。据统计,截至2015年2月5日,累计收购托市粳稻1756万吨,其中黑龙江1440万吨,占82%(3月15日,黑龙江收购托市粳稻1484万吨)。预计到3月中旬托市收购粳稻1800万吨左右,占2014年粳稻产量的约四分之一。较上年临储粳稻收购量1357万吨多了400多万吨,再次刷新了托市粳稻的收购历史。由于大量的粳稻进入了国库,并以临时存储的形式进行存放,使得2014年产粳稻逐渐由供应宽松转为逐渐偏紧,市场价格也从底部逐渐反弹。
三是企业库存总体不高
2014年产粳稻上市之初,由于粳稻连续丰收,供应压力沉重,企业对粳稻后市也普遍较为谨慎,入市收购积极性不高。随着托市收购的持续进行和粳稻粮源的逐渐减少,市场行情开始转暖,企业收购积极性也随之有所提升。截至3月10日,7个粳稻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粳稻比上年同期增加698万吨,而同期托市粳稻收购量较上年同期增加了400多万吨,可以推测出,各类经营主体收购量较上年同期增加了250万吨左右。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库存粳稻较为充足。相反,由于2013年产的粳稻托市收购多达1357万吨,而2014年通过临储投放市场的粳稻只有190万吨左右(其中政策性临储南方粳稻成交62.16万吨,政策性临储东北粳稻成交98.50万吨)。即托市粳稻净收购量达1167万吨左右,导致当年度粳稻供求缺口近600万吨(供应量6800多万吨减去1167万吨,2014年度粳稻需求约为6350万吨左右),需要通过消耗企业库存来满足。因此,企业虽然收购量增加了约250万吨,但实际库存由于前期消耗较多,两相抵后仍可能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由于2014年产粳稻被大量收购,且以临储形式被存放,农户与企业库存均偏低,导致近期粮源偏紧,收购较为困难,在粳稻市场购销逐步恢复后,预计短期粳稻市场有继续走强的可能。但由于总体供应十分充足,预计后期粳稻市场难以持续任性大涨。
临储粳稻库存庞大,供应压力沉重
2011年以来,粳稻连续启动了四次托市收购。其中2011年收购量为823万吨(主要为东北粳稻),2012年为356万吨(其中黑龙江350万吨)。2013年为1357万吨,2014年约为1800万吨,合计约4336万吨。虽然临储粳稻收购量大增,因市场行情较弱,托市粳稻销售却十分缓慢,2012年以来累计销售托市粳稻约为196万吨(其中,2012年6万吨,2014年190万吨,2013年没有销售)。因此,四年托市粳稻累计库存仍达4100万吨以上,占2014年粳稻产量的六成左右。这还不包括各级储备的粳稻库存和之前年份尚没有出售完的托市粳稻。可以说粳稻供应总体十分充足,库存压力根本没有缓解。一旦行情转好,临储粳稻竞争力就将会得到提升,庞大的库存也将顺利投向市场。
粳米需求趋淡
粳米需求绝大部分是作为居民的口粮。由于近年来人口增幅放缓,加上我国己进入全面建成小康水平时期,人均主食消费不断下降,导致粳米需求增速开始放缓,并将逐步迎来拐点。同时,当前各地大米消费平稳,上半年难有集中性消费旺季出现。随着后期气温逐步升高,预计粳米需求将步入淡季,难以推动价格进一步走强。
物价涨幅放缓
由于国家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上美元持续走强和以原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出现暴跌,国内物价上涨压力减轻,CPI涨幅逐步回落。国家统计局公布2015年2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4%,环比上涨1.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4.8%,环比下降0.7%。CPI连续第六个月在2%下方运行。CPI涨幅回落,特别是PPI持续下降,加上国际原油价格和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走低,使得稻米生产经营成本涨幅趋缓甚至下降,依靠成本推动粮价上涨的动力明显不足。同时,由于物价涨幅趋缓,今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没有上调,本身也表明粳稻市场内在上涨动力不足,政策也不支持其大幅上涨。更多相关信息,还请您继续关注我们的官方网站,环球粮机网:http://www.worldlj.com
综上所述,受粮源趋紧,收购困难的因素影响,预计短期粳稻市场有继续小幅上涨的可能。但在临储粳稻库存庞大等的压力下,预计向上空间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