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环球粮机网  >  粮机厂家动态 >

守住“天下粮仓” 确保“粮安天下”

来源:环球粮机网发布时间:2015-07-10 11:24:31

确定撰写这篇文章,往事历历在目。作为中国新型粮食垂直储备制度和储备体系建立和发展过程的亲历者,为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大成果感到自豪,也为我国粮食储藏历史上的新篇章而鼓舞。25年前的1990年9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建立国家专项粮食储备制度的决定》,开始在全国建立历史上数量最大、管理严格、调得动、用得上的粮食储备体系。15年前的2000年5 月,国务院又决定采取重大改革举措,成立国家粮食局和中央储备粮管理总公司,迈出了我国粮食政企分开的关键步骤。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发扬储粮备荒的优良传统,从当代国情出发,勇于改革和创新,开创出粮食垂直储备制度和储备体系,在世界粮食发展史上都堪称独创。

一、遥想当年:垂直粮食储备制度和储备体系应运而生

回想上世纪80年代中叶,“卖粮难”、“储粮难”成为困扰我国粮食行业的严峻挑战。1978年发轫的农村改革大潮,摧枯拉朽般地击破旧制度的桎梏,迸发出长期蕴藏的农业生产力。从1979年到1990年间,有4个年度的粮食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2500万吨以上。尤其在198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首创历史最高水平,突破40000万吨大关。在粮食长期供不应求的我国,不存在储粮难的问题,粮仓建设“欠账”很多。曾记否,在那个年代,中国粮仓“缺、旧、小、散、乱”,真是不堪回首。有民国时代遗留的木板仓、民房仓;甚至有晚清遗留的土木结构平房仓;还有些是借破庙改造的粮仓,甚至用秸秆和泥巴围成的“土园仓”。据统计,当时全国48300个粮站中,就有32800个粮站需要改造,占总数的68%以上。由此可以想见,当时我国的粮食储备基础设施是多么落后。一旦粮食连年丰产,农民“卖粮难”、国家“储粮难”的难题,就必然在中国大地上凸现。

严峻形势凸现在大丰收的1990年。这一年,我国粮食出现了两个历史最好水平,即粮食收购超历史最好水平,粮食库存超历史最好水平。与此相应,加剧了国家储粮的困难。当时,除了租借一批社会和军队的空闲库房储存粮食之外,各地粮食部门还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多储粮。像动员机关、团体、部队的仓库及空房代储粮食。但是,库容仍然严重不足,农民“卖粮难”、国家“储粮难”并存的局面在全国各地十分明显。特别是在粮食主产区,露天粮垛,堆积如山,到处可见。估计当时露天存放的粮食高达3500万吨-4000万吨。如果不采取坚决、果断的措施,不仅“双难”问题会进一步加剧,而且大量露天存放的粮食有可能发生霉变,导致不可弥补的损失。此情此景,至今仍然记忆犹新。我们在享受粮食大丰收的喜悦的同时,也受到“愉快”的烦恼和困扰。显而易见,不解决粮食储备的基础设施薄弱问题,就难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仅影响粮食生产的创新发展,而且关系整个国民经济的创新、稳定、协调增长,更可能丧失粮食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因此,解决“双难”问题势在必行。

困难往往倒逼问题的解决,国务院果断采取了重大改革措施。就在1990年,国务院连续发出两个文件,做出了历史性决策:按照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建立国家粮食专项储备制度和储备体系;成立国家粮食储备局,以加强对专储粮的领导和管理。在国务院决策的推动下,在全国迅速掀起修仓建库的热潮,在较大程度上避免了“谷贱伤农”、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增强国家粮食宏观调控的良好效果。简要回顾表明,我国开创的粮食储备制度和储备体系,是适应我国农业粮食生产力空前提高、保护农民利益的必然,也是加大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力度、加强粮食宏观调控能力的必须。

从1990年以后,伴随我国经济体制、尤其是农村经济的改革,我国粮食企业也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诸如扩大企业自主权、实施企业责任制试点、实现粮食价格“双轨制”、废除粮食统购制度等等。然而,脱胎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国有粮食企业的体制和制度,为受到根本触动种种弊端依然如故,当粮食市场全部放开之时,几乎全部国有粮食企业面临“卖粮人”遭遇“吃饭问题”、即陷入“生存困境”。当时。有的人悲观的说,苦海茫茫,路在何方?

毋庸讳言,面对全面市场化改革,国有粮食企业固有的旧弊端、老矛盾还未消除,又产生了新矛盾和新问题:在体制上,政企不分,企附于政;在组织上,机构臃肿,冗员众多;在发展上,方式粗放,效益低下;在分配上,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在经营上,单一购销,忽视服务,如此等等。尤其是国有粮食企业的“三老”包袱不仅没有减轻,反而越背越沉重,再加上国有粮食企业体制陈旧化、机制僵硬化、机构臃肿化、发展粗放化、分配平均化、服务单一化,导致其更处于软弱和脆弱的地位。国有粮食企业确实已到了壮士断腕、义无反顾、彻底进行改革的时候了。

正是在“最后历史机遇”的关键时刻,在实施国家粮食专项储备10年的基础上,党中央、国务院在2000年做出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更高的重大决策,分别组建国家粮食局和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以完善中央储备粮经营管理体制和加强对中央储备粮的管理。在新的储备粮管理体制下,中央储备粮由分级管理变为垂直管理,理顺了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关系。这标志着我国粮食储备制度及其管理建设进入到一个新发展阶段。

二、风雨前行:中储粮垂直管理体制和储备体系功不可没

15度春秋岁月,15年风雨前行。中储粮在探索发展的15年中,既经历了全球金融风暴和粮食危机的考验,也受到国内市场波动和竞争加剧的洗礼。15年来,中储粮总公司采取市场化、企业化的运作方式为实现国务院确定的数量真实、质量良好,确保国家需要时调得动、用得上等“两个确保”,以及逐步减轻财政负担的目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是,保护了“两个积极性”,促进了粮食持续丰产。15年来,中储粮在国家一级粮食收购市场上一直发挥主渠道作用,有效解决了农民卖粮难、国家储粮难的问题,极大保护了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的“两个积极性”,对于我国粮食取得“十二连丰”发挥了重要促进作用。多年来,我国谷物自给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主要粮食品种供求平衡、有所节余,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里。从2005年到2014年,中储粮系统累计完成托市收购和临储收购粮食5.6亿吨,政策性销售4.1亿吨,跨省移库调运5700万吨,进口粮油转为储备的总量达1877万吨。如此巨大的购销量证明,中储粮作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力量和国家实施粮食宏观调控的重要载体,连续多年承担了国家粮油收、储、调、销等宏观调控任务,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主力军作用。

二是,保持了“两个平衡性”,维护了市场基本稳定。15年来,我国坚持实施中储粮垂直管理体系,审时度势采取储备粮“高抛低吸、削峰填谷”等调节措施,发挥了保供给、稳粮价的作用,从而保持了粮食“供给与需求”、“市场与需求”等“两个基本平衡”。这既为保持国内主要粮食品种市场价格基本稳定态势创造了客观条件,也为稳定国内粮食大局和宏观经济顺利运行做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来,国内粮食市场价格虽然发生过波动,但都呈现温和性、结构性、合理性和可控性的特点(近几年粮价年均增长约10%),与国际市场粮价波动频繁、大起大落形成鲜明对照。我国中储粮垂直体系,经受住了全球粮食危机、市场粮价风云跌宕的严峻考验,成为粮食安全的坚强“后盾”。难怪中国粮食被誉为世界粮食危机中的“安全岛”。

三是,保障了“两个大目标”,强化了宏观调控能力。在创建中储粮垂直储备制度和储备体系之前,存在着大家熟悉的“老问题”:国家专项储备粮食的数量、质量难以保障,国家需要粮食时调不动、用不上。自实施中储粮垂直储备制度和储备体系、以及组建中储粮总公司以来,“老问题”得到根本解决。中储粮垂直储备制度和储备体系,与过去行政化储备体制有着根本区别。按照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中储粮总公司转换旧机制,采用了企业化运作、市场化经营的新机制。在粮食市场全面放开、价格随行就市的背景下,中央储备粮管理注重讲究核算、降低成本,形成了依托储备粮保管、轮换、加工、物流的主业,实现政策性目标的业务运行模式。新机制既为实现“两个确保”增强了动力,也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活力,还有效减轻了国家财政负担。

近年来,面临严峻的市场形势,中储粮进一步强化轮换计划刚性,将过去“储粮品质为依据、年限为参考”,调整为“品质、年限两为主”,收紧尺度,从严把控,确保中央储备粮油“常储常新”,保障了储备粮油的质量。国家历次检查和两次清仓查库结果表明,中央储备粮的综合宜存率保持在95%以上,并到2003年完全消除了陈化粮。此外,15年来,中储粮不但没有亏损挂账,而且还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毋庸讳言,在实施粮食“托市收购”和“临储”政策之后,由于种种原因产生了一些“蛀虫”,发生了一些贪腐事件,其中的教训是深刻的,必须作为“反面教员”,引以为戒。

然而,瑕不掩瑜。经过15年来的发展,如今的中储粮已成为我国粮食安全和粮食宏观调控的中坚力量,成为我国体量最大的粮食企业集团。2014年,中储粮购销粮食达到2.6亿吨,管理的政策性粮食占全社会库存的70%,仓容罐容8000万吨,资产7000多亿元。确保了中央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调得动、用得上,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15年来的实践证明,中央建立中储粮垂直管理制度和储备体系的决策是正确的;转换和利用市场化、企业化运作方式对保障中央储备粮“常储常新”是成功的;中储粮在国家粮食宏观调控体系和保障粮食安全中的主力军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这是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

三、面向未来:创新发展思路创新绿色储备体系

回顾以往,中储粮在风雨探索中不断前行,走过了业绩不凡的15年,迈进新的历史时代。从2013年底开始,中储粮经过近一年时间的顶层设计,在大力整合直属库点、建设智能化粮库系统基础上,建立了全新的集团管控体系,对全系统人财物实施最严格的垂直管理,强化风险防控,夯实基础,从严治企。

站在历史的高度,中储粮既要正视业绩和问题,也要汲取经验和教训,积极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推进粮食储备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治理”不同于“管理”,具有更宽泛、更深刻的含义,以及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等“三性”特点。所谓粮食储备体系治理,是对各种存量和增量治理体制、机制,以及制度的总概括;所谓粮食治理能力,是指健全、完善,乃至创新体制机制和各项制度的能力。

按照粮食储备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精神,中储粮要准确把握定位和职责,转变治企思路和创新发展方式,以科技创新和大力转变发展方式为途径,以勇于探索和创新绿色中储粮垂直储备体系,为进一步加强粮食可持续安全保障能力做出更大贡献。

在职责定位上,要严格遵循国务院中储粮确定的职责,坚持增强定位。即以“两个确保”为“主体”,以“适度贸易加工”为“两翼”。即确保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账实相符,做到粮食储得进、调得动、用得上;围绕储备粮轮换开展贸易经营和加工升值。按照这一战略定位,切实保障“主体”,强壮“两翼”;“两翼”齐举,腾飞“主体”。总之一句话,守住管好“天下粮仓”,确保“粮安天下”,是中储粮的第一要务。

在发展思路上,要以问题为导向,深刻反思、深入剖析企业产生问题的原因,引为警戒。特别是要从企业的职责定位出发,即坚持国家对中储粮职责定位的基本要求,确立“从严治企、突出主业、强化基础、转型升级”的发展思路,努力实现传统企业管理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分散经营向集团管控转变、多头发展向突出主业转变,不断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在体系建设上,中储粮垂直储备体系和垂直管理模式,是我国中央储备粮的独有特点。与此相适应,坚定不移推进“三条垂直管理线”的建设和完善:一是通过对系统内“人”的垂直管理线,防范干部管理风险;二是通过对系统内“财”的垂直管理线,防范资金运行风险;三是通过对系统内“粮”的垂直管理线,成立完整的质检体系,建立“执法队伍”,完善粮油管理体系,防范粮食安全风险。

在企业监管上,不管是内部监督,还是执行纪律,都要“严”字当头,“实”字落地。要旗帜鲜明地从严治企,依法治企。要强化监督,加强纪检、监察、审计机构的建设,对系统内加强责任审计和巡视工作。与此同时,要从严执纪,严格健全制度,对各类违法违规违纪行为加大查处力度。特别是对“转圈粮”、擅自动用储备库存、抬级抬价压级压价、违规变相拆借资金,设立“小金库”等“四害”实行“零容忍”。同时,要切实改进作风,,把“五个做实”作为直属库基础管理的根本,即做实储粮数量质量,做实仓房基础设施条件,做实仓储标准化,做实仓储科技,做实包仓制。

在科技创新上,自主创新,是推进中储粮建设绿色储备体系的动力。要采取必要措施,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包括大力研发和推广绿色、环保、智能储粮技术,构建起中央储备粮的绿色仓储体系,带动粮食行业科技进步。所谓“绿色化”储备体系,是强调把生态文明的概念融入中储粮储备体系中,其实质在于制度改革和创新。中储粮构建了中央储备粮绿色储粮体系,推进绿色储粮体系,要在推广普及“四合一”技术基础上,重点推广综合控温、智能烘干等绿色低碳储粮技术与设备,进一步实现储备粮油保质、减损、降耗。重点拓展实用技术:一是绿色储粮技术的广泛应用。以气调储粮替代传统化学药剂熏蒸,在害虫防治、保质减损;二是智能化管理技术的新拓展。搭建集粮情远程监测、智能出入库监管、库存数量监测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全新智能化粮库管理体系,打造储粮管理升级版。三是推广节能减排技术。中储粮对大部分粮食烘干系统进行了脱硫除尘、余热回收等技术改造,推广智能通风系统和节电控制设备来减少能耗。

展望未来,任重道远。中储粮要勇于担当和有所新作为,通过治理改革,加强现代化治理能力,实现职能定位战略化、合理化;发展方式生态化、效益化;企业监管制度化、严细化;系统管理信息化、智能化;运行机制企业化、市场化;储粮科技创新化、绿色化,坚持“广积粮、积好粮、好积粮”,守住管好“天下粮仓”,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做出新贡献。更多相关信息,还请您继续关注我们的官方网站,环球粮机网:http://www.worldlj.com

分享到:0

010-58594039

扫一扫,粮机资讯早知道

孙经理:13520642629(手机/微信加好友) QQ:2926794671 负责地区:江苏、浙江、甘肃、新疆、天津、上海

点击与我交流

魏经理:13552598995(手机/微信加好友) QQ:736936652 负责地区:湖南、湖北、青海、贵州、内蒙、广西、宁夏

点击与我交流

王经理:15311291834(手机/微信加好友) QQ:728246949 负责地区:安徽、江西、四川、山西、云南、重庆、福建

点击与我交流

李经理:15340094058(手机/微信加好友) QQ:1606650298 负责地区:山东、北京、西藏、广东、海南、陕西

点击与我交流

王经理:15313137632(手机/微信加好友) QQ:3213739617 负责地区:河南、河北、吉林、黑龙江、辽宁

点击与我交流

我们的愿景

最受欢迎的粮油机械招商网站!

我们的使命

通过互联网服务提升粮机行业的发展!

我们的口号

找方法才能成功,找借口只会失败!

我们的理念

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

我们的目标

做最好的粮机网,让招商变的简单!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安徽云龙

安徽谷王烘干机械有限公司

界首金龙

河南茂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江苏国粮

湘粮机械

湖南郴州粮机

捷赛机械

浙江齐鲤

合肥泰禾

安徽聚力

浙江齐鲤

郑州好粮油展

江苏晶莹

久超

安阳永正

美亚光电

东龙节能

三维输送

衡水金谷

郑州万谷

河南华泰

安徽辰宇

版权所有 环球粮机网-www.worldlj.com Copy Right 2010-2015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备15007387号-2

本站是专业提供粮机、粮食机械、粮油机械、粮食输送机、粮食钢板仓、粮食烘干机、粮机配件等网络平台及企业名录

本站只起到信息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虚假.劣质.非法等产品信息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