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享誉三晋的晋祠大米,因难老泉水润泽而与众不同、源远流长,曾因泉水在资源型经济喧嚣中的破坏而被抛弃,而今,又因生态文明下的转型升级而强势回归。
从春秋时期的“晋献嘉禾”至今,晋祠大米已经有过3300年的培栽历史。作为一种质量上乘但属地特征明显、产量有限的粮食,被赋予众多文化寄托的晋祠大米将如何抉择市场?成为人们所关心的话题。
晋祠大米的文化负重
6月初,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一带的田间地头一派江南水乡似的繁忙景象。又到插秧季,每个村的“庄稼把式”进入水田,打秧子、起秧、甩秧、插秧、指点子,一气呵成,大家各司其职,没有一点生疏。
每年插秧,都会吸引大批市民前来观看。农民把一撮撮禾苗插在水田里,不远处则是红墙高院的国宝建筑晋祠,太原市区的高楼大厦也在远处隐现。这种独特的景象自然也成为各大媒体竞相追逐的对象。
春秋时期,唐叔虞“晋献嘉禾”给周成王。虽然此嘉禾未必就是晋祠所产,但晋祠大米种植至今,已成了晋之嘉禾的浓缩和代表。在晋祠附近的北大寺村,记者见到了当年周恩来总理亲授的奖状,奖励该村生产大米对国家的贡献。充足的日照、昼夜温差大,再加上得天独厚的水土优势,使得晋祠大米味道香甜、口感有韧性。当北大仓还是北大荒的时候,晋祠大米成为北方当之无愧“米王”。
历史的声音犹在耳边,但是到了十几年前,在煤炭经济的袭击下,难老泉水逐年减少,晋祠大米的主产区几乎全被弃荒,零星留下一片片水田在芦苇荡的拥抱中逐年萎缩。
从2010年开始,晋源区开始保护性复种晋祠大米,到2015年已经复种2600多亩。晋源区副区长牛东全告诉记者,晋源区如今已经有北大寺、南大寺、赤桥、东庄、王郭5个村复种晋祠大米,恢复晋祠大米不仅是为了保护这一优良的粮食品种,也是为了保护当地的农耕文化,更是为了保护好这种可以摸得着、看得见、尝得香的晋源文化载体。
晋祠大米的市场之路
在5个种植晋祠大米的村里,如今已经形成6个合作社,采取统一经营模式,先是把农民的土地流转到合作社,再统一耕作、统一种植、统一销售。按理说,联合会产生规模效益,降低生产成本,应该拥有更强大的盈利能力。然而,晋祠大米的市场之路并不顺利。
北大寺村的武天娃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水稻产1000斤,能生产700斤大米,按照每市斤6-7元的价格计算,市场售价可以达到4000元左右,而种植成本高达1800元一亩,土地流转费用是按照全村人头算的,折合到土地上,每一亩超过1500元。如果再加上加工包装成本、营销成本,收支刚刚持平。
一方面高品质、高成本需要高价格,一方面品牌影响不足、市场渠道缺失导致低价仿冒严重。晋源区农业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晋祠大米总量并不多,现在大规模的市场推广还未开始,然而一些不知来源的假冒晋祠大米已经开始在太原市多个菜市场叫卖,价格低至两块多钱一斤。最后,销售不掉的优质大米只好积压。
为了使得晋祠大米的种植顺利推进,晋源区政府出台临时补贴办法,每复种一亩大米补贴1000元。除了资金扶持外,还动用专家学者,优选良种,派出技术力量指导种植。牛东全告诉记者,近年来还开始利用晋祠大米尝试发展市郊农业,把农业生产同旅游、休闲、农业体验结合起来。为此,去年还成功举办了插秧节,众多市民在晋源融入美丽田园,享受劳动的快乐。
牛副区长坦言,为了晋祠大米,从政府到民间都做了很多工作。但让大家苦恼的是,如何才能让这个产业断奶,独自搏击市场?
晋祠大米的互联网+机会
记者采访发现,要想消除大家的“苦恼”,必须做三件事情:首先把生产成本降下来,其次需要把品牌认可度提上去,第三把附加价值开发出来。
要降低成本就要实行机械化作业,走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事实上,这条路走起来并不容易。合作社统一了土地资源,但土地本身不平整,无法连片生产,大面积拉土覆盖又担心破坏原有的土壤,影响大米品质。王郭村党支部书记白千德带领村民第一年开始复种大米,600亩的规模十分壮观,然而高低落差的水田也使其苦恼农业现代化之路怎么走。
农业现代化走不通,就无法有效提高规模。这样即便有了品牌也会因为没有足够的货源无法铺开市场销售渠道,即便有了渠道也会出现有些地方供不应求、有的地方滞销严重的局面,这样就是新的浪费。
记者发现,晋祠大米多个合作社开始发掘市郊体验式农业。然而,受市场人员缺失,产业本身不够强大等因素的影响,体验也只好是水中望月,很难达到保护和传承晋祠大米的效果。
业内人士认为,水稻连片可以借助云南云上梯田的做法,不追求绝对连片,而追求可机械化需求地块的连片;品牌至少在太原本土已经具有很高的知名度,现在应当尽快打通相应渠道,让老百姓听得见,看得见,摸得着,购买方便;对于晋祠大米附加值的开发是重点,要在做好产品本身的同时发展市郊农业、订制农业、体验农业,把晋祠大米放到晋祠山上的大文章里落笔。
就在记者采访结束时,从晋源区传来好消息,有互联网公司已经开始同该区接触、洽谈,试图把晋祠大米互联网化,发展私人订制农业,期待在种下包涵文化深情和地域特点,以及完美口感大米的同时,把农业生产的过程也打造成旅游、休闲、文化产品,成为新的赢利点。
互联网的个性化、订制化特征正是晋祠大米所期待的,机会来了。祝愿晋祠大米一路走好。更多相关信息,还请您继续关注我们的官方网站,环球粮机网:http://www.worldl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