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绝不是为了多争一块牌子,多得一份荣誉,而是要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抓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食安办主任刘树伟这样阐述创建食品安全城市的理念。
从乡村到城市
监管不留一处死角
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之前,威海就着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为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打下坚实基础——威海餐饮示范工程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等工作走在全省前列,食用农产品、水产品、畜产品抽检合格率均在99%以上,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市。
食品安全无止境。去年8月,在被列入食品安全城市创建试点城市后,威海站在一个新的高度重新审视食品安全工作,在全省率先完成创建工作动员部署,按照“全域城市化、市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和“中心崛起、两轴支撑、环海发展、一体化布局”的思路,将食品安全工作统筹规划,全域覆盖,力争让食品安全监管触角延伸到每一个乡村、每一条街道。
5月6日,环翠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接到协管员投诉,在杏花街某平房内,有租住户自己加工豆腐对外出售,其生产的豆腐有质量不过关的嫌疑。接到投诉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稽查大队执法人员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调查。经检查发现,当事人未办理豆腐加工销售的相关手续,并且加工现场卫生条件较差,遂责令其立即停止加工销售。
在威海,共有5375名食品安全协管员,分布在各个区市、乡镇、街道、村落,时时处处对百姓身边的食品安全进行监管。
网格化管理是全域监管的重要抓手。目前,威海将各区市、74个镇(街)、2917个村(居)、5375名食品安全协管员全部纳入网格管理,构建起市级总网格、县级大网格、镇街中网格、村居小网格的工作格局,实现区域网格定责、人员坐标定位的管理机制,以城乡一体化的思路推进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工作,实现创建工作区域全覆盖。
此外,为强化基层基础力量,威海还开展食品药品监管所达标建设,对达标所给予2万元经济补助,利用3年时间,实现基层监管所“兵强马壮粮足”。
为实现创建工作在空间和品种方面全覆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海洋与渔业局、市商务局、市农业局、市畜牧局等部门联动,将全市所有涉农生产经营、畜牧养殖经营、渔业水产养殖经营及相关单位,以及食品生产企业、小作坊、食品经营单位、餐饮单位全部纳入考核名录,一体推进。
从农田到餐桌
食品全链条可追溯
5月25日,在今年第三批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中,威海两家酿造企业因抽检不合格,被责令停产,召回所有产品,经整改验收合格后才能恢复生产。
针对公众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市食药监局每月安排一个主题的专项整治,开展了假劣红酒、塑化剂、饮用水、植物油等专项整治工作,每季度组织一次隐患排查,深挖带有区域性、系统性和潜规则性质的食品安全隐患。今年以来,共查处食品案件700多起,销毁假劣食品5.5吨,罚没款400多万元,食品安全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
食品安全产业链长,环节多,保障食品安全,一环也不容忽视。威海从源头开始,突出重点,实施从农田到餐桌,从生产、加工、消费到出口环节全过程监管,将创建领域覆盖源头农产品、预包装食品、散装食品、餐饮服务食品等所有食品安全环节,将创建区域从陆地延伸到海洋,实现“区域全覆盖、品种全覆盖、空间全覆盖”。
此外,威海还实行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管理、生产经营主体监管名录制度和农药、兽药经营告知制度,实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和实名购买。在海产品源头控制方面,以海参、鲍鱼等养殖品种为重点,开展育苗、养殖、流通等全产业链监管,从养殖环境监测、检查饲料和兽药等渔业投入品销售点着手,抓好源头监管。
规范与打击结合,两手齐抓,才能为保障食品安全编织一张保护网。食品加工行业小、散、乱特点突出,小作坊式的生产模式很难通过单纯的打击来达到食品安全标准。为此,威海采取集中加工管理的模式,通过园区化建设,将小作坊化零为整,由规模化管理实现行业整体监管。
在临港区,有一个远近闻名的打铁豆腐工坊,在宽敞明亮的加工间里,工人们身着统一服装,戴着防尘帽、口罩和手套,娴熟地加工着豆制品。目前,打铁豆腐工坊已经有11家业户入驻,所有生产环节高标准管理,业户均统一办理营业执照、从业人员健康证和小作坊登记卡。文登区也建立了豆制品加工中心,对全区豆制品加工业户实行统一监管,彻底改变了豆制品生产脏乱差的局面。
提高市场门槛,严把市场准入关,是保证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的关键。每天早上4时许,在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检验检测中心,工作人员都会对刚刚运来的蔬菜进行抽样检测。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每天要从交易市场抽检至少40批次的蔬菜,蔬菜检测合格才能进入市场。目前,除了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外,荣成广源批发市场、乳山金谷园农产品批发市场均已开展日常检测。
据悉,今年威海对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进行升级改造,除了增加质量检验检测系统外,还增加安全监控系统、冷链仓储、物流配送、垃圾处理等公益性配套设施。
建立追溯制度,为食品配备“身份证”,是实现全程监管的基础性工作。对此,威海明确规定,凡进入市场销售的农产品,应当具备产地证明,标明产地和生产经营者,可实现质量安全责任追溯。此外,威海还加快推进食品安全电子追溯系统建设,结合全国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先在肉菜、乳制品、酒类、保健食品等领域实现电子追溯。以智慧城市建设为依托,投资2600万元,搭建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平台,在肉菜流通追溯和婴幼儿配方乳粉追溯领域先行先试,并逐步拓展到其他食品领域。
在市食品药品监察支队,7块大屏幕实时监控着全市中小学食堂的方方面面,从备菜、加工到操作人员的穿戴,一目了然。“目前,食堂远程监控系统已把市区所有中小学集体食堂全部纳入视频监管中,下一步我们将逐步把全市中型以上餐饮单位和大型旅游接待餐饮单位纳入食品监管系统,全面掌握食品安全形势、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市食药监局相关负责人说。
从企业到市民
人人都是食品安全卫士
“创建食品安全城市不是某几个部门、某几个人的事,而是要动员政府、部门、媒体、行业组织、食品安全专家、消费者等各方面的力量,形成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让不安全食品无处藏身。”市食药监局相关负责人说。
企业是生产经营主体,更是质量安全的责任主体。威海将经济杠杆和道德自律紧密结合起来,引导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自觉履行主体责任。通过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企业活动,引导企业严守道德底线。在23家有条件的企业开展道德讲堂活动,传授诚信生产理念。组织全市100家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组建威海市食品安全诚信联盟,开展“威海食品老故事、老味道、老品牌”单位评选,对“老故事、老味道、老品牌”、食安威海示范单位、诚信联盟企业,实行集中宣传,整体推介。此外,威海还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立食品及食用农产品安全信用数据库,定期发布食品安全“黑名单”。
创建食品安全城市,最终落脚点是让百姓受益。“市民想了解哪类食品质量,我们就对哪类食品进行抽检,不合格的立马依法处理,不让任何不安全食品流入市场。”市食药监局相关负责人说,在“你建议,我抽检”活动中,该局对市民普遍关心的校园食品、干制海产品、草莓、食用油等进行专项抽检,共抽检2200多批次,抽检结果全部通过报纸、网站、微博、微信进行公示。此外,威海还开展“你举报我奖励”活动,修订威海市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办法,提高最低奖励标准,最高奖励30万元,充分调动群众举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食品安全全民共治的氛围。
“食品安全是社会系统问题,既要抓住重点搞突破,还要持续推进有更新。”市食药监局副局长、市食安办副主任王桥说,威海将继续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为契机,以提高群众满意度为导向,让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真正成为食品质量持续改善、安全监管持续加强、人民群众持续受益的过程。更多相关信息,还请您继续关注我们的官方网站,环球粮机网:http://www.worldl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