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松下将向外派中国的日籍员工发放污染津贴,以PM2.5值作为依据,首发雾霾补贴。由于这一津贴覆盖范围不包括中国籍员工,便有舆论认为,松下区别对待,是歧视中国员工。但事实上,所谓雾霾补贴,本就是国外大型公司将员工外派驻华时发放的特殊地区津贴津贴,属于常见的薪酬条件。
松下并非第一家就空气问题补助员工的外国雇主,在京外籍雇员因雾霾天气获15万元的特殊地区津贴,多国驻华使馆发空气净化器。
松下雾霾补贴屏蔽中国员工没错。雾霾补贴作为一种特殊地区津贴,是跨国大企业、驻外使馆将员工外派海外(特别时发展中国家)时,对员工所牺牲的生活水准的补偿,本就有国别之分。2012年全球环境竞争力日本排名第6,中国87。松下的雾霾补贴旨在弥补“环境差”,根据国际公约和《欧洲联盟非歧视指令》,不构成歧视问题。中国的雾霾已成全民健康杀手,相关职业保护和劳动补贴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一片空白,如今却奢望外企“高觉悟”主动善待中国职工。
松下集团虽然首次将“雾霾津贴”问题拿到桌面公开化,但并非因空气污染问题对外籍员工进行补助的第一家公司。在空气污染问题上,许多企业都悄悄提高驻华外籍员工的福利,或者粉饰成“发展中国家津贴”,只是这些津贴未做公开声明。
雾霾补贴属于特殊地区津贴,是跨国大企业、驻外使馆将员工外派海外(特别时发展中国家)时,对员工所牺牲的生活水准的补偿,本就有国别之分。
特殊地区津贴的发放有据可依。美国法律对落后地区补贴规定了具体情况,“全球生活成本调查城市排名”为确定海外派遣员工薪酬津贴而发布
同样供职于同一公司做同样的工作,工作环境上有差异,且工作环境是雇方选定的,这对在环境较差的地方工作的员工不公平。外派雇主发放特殊地区津贴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弥补“环境差”,使得这些外派员工能够在外派国保持与在本国相同的生活水准,或者对达不到的部分作出补偿。且发放有据可依。美国法律中对美国政府对驻外人员落后地区补贴规定了三种情况:生活条件困难、物理环境困难和不健康的环境,比照华盛顿特区的生活标准制定的,最高值为35%,且额度还会根据汇率、所在国通胀率的波动而每月进行调整。而全球咨询机构美世每年会发布“全球生活成本调查城市排名”,帮助跨国企业和政府机构确定其海外派遣员工的薪酬津贴。
2012年全球环境竞争力日本排名第6,中国87。松下的雾霾补贴旨在弥补“环境差”,根据国际公约和《欧洲联盟非歧视指令》,不构成歧视问题。
中国国际化企业,派遣员工去环境更加恶劣的地域工作,也会有相应的补贴。且补贴的高低只与当地社会条件有关,并不会考虑对当地人“歧视”与否。中石油派驻南苏丹员工的安全津贴高达每天500元人民币,派驻伊朗的安全津贴也有每天150元人民币。根据华为的“外派补助制度”,外派职工有离家补助、伙食补助等诸多福利,且补助的总额跟派驻地区的艰苦程度挂钩,根据07年的数据,一个在国内工资5000元的华为员工,到非洲等艰苦地区派驻一年,每月至少可以获得额外的补助超过23000元,在欧美地区降到14000元左右。而《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外交人员法》也规定驻外外交人员按照国家规定享受津贴、补贴。
雾霾问题已成中国的全民健康杀手,相关职业保护和劳动补贴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仍一片空白,却奢望外企“高觉悟”主动善待中国职工。
新型的职业病却呈持续高发的态势,环境危害首当其冲,而中国相关的制度却相当滞后。以高温劳动保护为例,现行全国性法规诞生于1960年,很多条文与现实已经严重脱节,虽然有关部门连年呼吁,目前仍无全面修订的准确时间表。空气污染导致的雾霾已成全民健康杀手,而相关职业保护和劳动补贴仍是一片空白。中国法律并没有要求企业必须为员工发放雾霾补贴。2013年1月27日,湖南省人大代表李国武舅曾向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提交议案,建议给室外劳动者发放重度污染雾霾天气津贴,也没有下文。如今却奢望外企“高觉悟”主动善待中国职工。
应该说这是一个强烈的信号,环境的不安全其实已经影响到人才落地以及投资者的信心,所以从松下给员工发雾霾津贴这件事上,我们与其关注所谓的歧视,倒不如认真反思雾霾天气带给中国投资环境的总体影响,这可能更亟待解决。